●11年前,父親車禍身亡3幼子被送養
●11年后,13歲少年砸肇事車替父“報仇”
一場車禍撞出11年恩怨何時終結?
11年前的一場車禍奪走了海口遵譚鎮兩名男子的生命。其中一名死者家有3個年幼的孩子,他死后妻子改嫁,3個年幼的孩子被送養。無爹無娘的孩子處境可想而知。11年后,其中一名13歲的孩子想起自己的遭遇怒不可遏,拿起鐵棍砸碎肇事車輛10多個車窗,用鐵釘刺破肇事車兩個前輪胎,為死去的父親“報仇”。
“我們無父無母都是肇事司機造成的”
10月31日下午,13歲的阿旺持鐵棍砸壞撞死父親的肇事中巴車。據中巴車主高先生介紹,從2013年開始,阿旺就多次與他人找中巴車的麻煩。他曾多次向當地派出所報警,但一直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事發的前三天,阿旺找到高先生的家屬稱,自己的父親是被高先生撞死的。現在自己生活十分困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3個孩子無父無母的生活都是高先生造成的。他向高先生要數百元的“生活費”,此舉遭到高先生的拒絕并報警。隨后,派出所民警將阿旺帶走。
第二天,阿旺帶了一幫人在半路上追打高先生及其家人。
第三天,即10月31日下午1點多鐘,當司機開著高先生的中巴車到遵譚鎮政府附近停車上下客時,13歲的阿旺與3個成年人一道,手持鐵棍對高先生的中巴車一頓狠砸,當場砸壞10多塊車窗玻璃,并用鐵釘刺破兩個車輪胎。
遵譚派出所民警接警后很快找到了砸車人小旺。小旺承認砸車一事,但不肯說出砸車的原因。
因為小旺屬未成年人,警方對他進行了警示教育。砸壞車輛賠償的事情要等警方與鎮政府協商解決。
中巴車撞死兩名男子引發恩怨
對于小旺砸車的緣由,高先生清楚地記得11年前的那場車禍。據高先生介紹,那是2004年4月8日,他開中巴車到達遵譚鎮附近的路面時,與一輛摩托車相撞,騎摩托車的2名男子當場死亡。
高先生的中巴車買的車險屬全保,由保險公司負責對死者的賠償。然而由于2名死者駕駛的摩托車屬于報廢車,又是酒后駕駛,而且沒有駕駛證。
事后,交警事故責任認定2名死者負全責,高先生開的肇事中巴車不對此事進行賠償。因此,保險公司也沒有對2名死者進行任何賠償。
高先生與2死者都是遵譚鎮人,出于道義上的考慮,高先生前后還是對2名死者家屬援助了5萬多元。
13歲少年砸肇事車為父“報仇”
那起車禍給2名死者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據其中一名死者的親戚林貽賓介紹,其中有一名死者叫余輝和,他當時有3個年幼的孩子,一個5歲,一個1歲多,一個12天。余輝和死后,其妻子隨后改嫁。3個孩子沒有人撫養,只好送給3個不同的親戚家收養。
林貽賓流著淚對記者說:“3個沒爹沒娘的孩子的處境可想而知。11年后,這3個孩子都在親戚家里撫養長大,他們生活極為艱苦,受盡了艱辛,受夠了旁人的閑言碎語。其中最大的孩子現在海口某中學讀高中,第二個小孩現在遵譚某中學讀初中,最小的那個孩子在讀小學。”
據林貽賓介紹,由于肇事司機對死者家屬的賠償很少,給親戚在撫養孩子方面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這3個孩子逐漸長大了,他們是從別人那里聽說了自己的父親是怎么死的,增加了對肇事司機高先生的仇恨。
其中第二個孩子就是阿旺,現在已經13歲了,他聽了父親被車撞死的情況后,多次要找肇事司機,要求增加對事故的賠償,要其為父親的死亡負責。小旺做出打砸中巴車的舉動,就是對高先生的一種“報仇”。
心理咨詢師:普及法律知識和心理干預
一場車禍引起的“仇恨”何時了?13歲孩子心中的“仇恨”如何化解?記者就此采訪了海口經濟學院心理咨詢師楊老師。
楊老師稱,在小旺1歲大時,父親離世,母親改嫁,并由親人撫養。小旺的成長環境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依戀關系,沒有安全感,沒有歸屬感,撫養他的親人可能也沒有很好地提供這樣的成長環境。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提到人需要先滿足生存需求、安全需求、有愛和歸屬感。當這些都得到滿足后,他會有所改變的。最為重要的是,要讓他覺得自己是被愛的、被接納的。
此外,以小旺現在的年齡,其認知“父親車禍死亡”的水平有限,這需要對其普及法律知識和心理干預,才能化解他心中的“仇恨”。
?
?
相關鏈接:
11歲男孩不聽話被爸爸揍 找來警察“報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