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一場大雪覆蓋了廣袤的華北平原。外面天寒地凍,河北省廣平縣“劉貴芳愛心敬老院”內卻溫暖如春,老人們圍坐一起嘮家常,笑瞇瞇地談論起一封特殊的來信。
信件發自中國國務院,署名李克強。近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給鄉村醫生劉貴芳的一封回信讓這座農村里的養老院廣受關注。
養老院位于南陽堡鎮,距離鎮醫院僅幾十米,通過整合養老和醫療資源為老人提供服務是其特色。“住在這里看病方便,跟前還有人。”南陽堡村的岳芹老人今年76歲,住進養老院前一直獨居在家。由于飲食不規律,加之患有腦梗塞等慢性疾病,她常常擔心自己倒下后沒人知道。
獨居老人離世多天后才被發現的新聞已不鮮見。“這樣的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劉貴芳告訴記者,2011年,南陽堡村一位老人長期無人照料,去世兩天后才被發現。2013年初,張莊村一位老人離世4天而無人知曉。類似的事件不斷發生,觸發了劉貴芳建一座養老院的想法。
2014年9月,劉貴芳和同為醫生的丈夫孫志宇籌資295萬元建起了這所集養老、醫療、保健、康復等功能為一體的養老院。
在養老院里,岳芹與其他34位老人有了個人健康檔案。岳芹說,規律的飲食起居,閑時與其他老人一起下棋、談天,讓她感到心情和身體狀態均比以前好了許多。
中國已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數據顯示,2014年年末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數為21242萬人,占總人口比重15.5%。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曾表示,2050年,中國老齡人口將達到峰值4.37億,約占總人口的38.6%。
“養兒防老”是中國人傳統的養老觀念。然而,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和現代生活方式的沖擊,這一觀念和傳統的幾世同堂的大家庭結構正在瓦解,當下的老齡化社會還伴隨著“空巢化”特征。
為應對“白發浪潮”下的養老困局,中國正在推動社會力量參與興辦“醫養結合”養老機構。11月17日,李克強在給劉貴芳的回信中寫到,“老有所醫、老有所養關系千家萬戶,牽動著全社會的心。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結合,為群眾提供住得起、住得好的養老院,是建設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這項事業,符合國情,前景廣闊。”
11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明確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鼓勵執業醫師到養老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多點執業,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
“‘白發浪潮’加速到來,養老服務需求很大。”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張國芳認為,需求旺盛之下,必須解決供給問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興辦“醫養結合”養老機構,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長久之計,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然而,“醫養結合”的新型養老模式仍面臨現實困境。劉貴芳的丈夫孫志宇告訴記者,在養老院看病,老人并不能享受醫保報銷,“老人有病必須得去醫院,這對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來說非常不方便。”
由于養老護理人員短缺,養老機構還經常面臨招工難的問題。據統計,河北省約有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190多萬,約需養老護理員47.5萬,而目前全省護理人員總數僅為1.5萬,其中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尚不足3000人。
張麗是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她在對養老機構做調研工作時了解到,目前針對養老機構的監管主體涉及民政、人社、衛生等多個部門,多頭管理導致政策、標準不統一,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也尚未被納入醫療機構范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何讓老年人擁有更有品質、更有尊嚴的生活,考量著社會的文明與進步。”張麗認為,“醫養結合”是一種創新性的社會養老模式,在滿足日益增長的“健康養老”需求上發揮了很大作用,但在政策體制上仍需規范化和制度化。(完)
?
?
?
相關鏈接:
海南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待遇低 省托老院專業護理人員離職率達50%?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