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唐 華
“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前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強調。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要求,扶貧工作已經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扶貧工作到底應該怎么搞?習近平指出,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在提高脫貧攻堅成效。關鍵是要找準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要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的問題。
“精準施策、精準推進、精準落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準字經”為扶貧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方向,列出了標準,提供了抓手。
力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首先要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也就是要“看真貧”。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做扶貧開發工作必須要“真”下基層。為什么要強調這個“真”字?就是因為當前某些領導干部沒有做到真下基層:要么走馬觀花、蜻蜓點水,放不下架子、俯不下身子,車停村口講兩句,連老鄉家里都不進;要么本人干脆不露面,讓秘書代勞,弄虛作假、欺上瞞下。這樣“下基層”,不僅了解不到真實的情況,也讓老百姓寒心。
哪些地區是真的貧困?貧困地區的致貧原因是什么?貧困戶有多少?需要哪些幫扶措施?最迫切需要解決哪些困難?對于脫貧致富,老百姓有沒有自己的想法?所有這些問題,不下基層,不接觸當地群眾是沒辦法深入了解的。搞不清楚這些,在“扶持誰”上就可能出現偏差,后面的“誰來扶、怎么扶”也就沒了根基,成了無源之水。所以,“看真貧”,明確“扶持誰”,是扶貧工作做實做細的關鍵第一步。
“精準”的要義,就是要把政策的“雨露”撒給真正需要的人。那些早就擺脫貧困,但為了獲取國家扶貧專項資金而戀戀不舍地戴著“窮帽子”的“貧困縣”,就應該及時清理出政策扶持范圍;那些靠著暗箱操作、利益輸送等手段成了扶貧對象,本身卻并不貧困的家庭也應該及時查出。“標靶”明晰了,“誰來扶”也就明確了,扶貧資金和項目的投放才會有針對性,才能惠及真正的貧困群眾,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目標明確了,責任人明確了,就可以更好的謀劃“怎么扶”的問題了。首先,必須端正扶貧工作的作風。有些貧困地區的領導干部,沒有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扶貧工作流于形式、走過場。對下不認真調研,對上溜須拍馬,扶貧資金到了手里,都用來搞了“形象過程”、“盆景”,老百姓的生活沒得到切實改善,導致“年年扶貧年年貧”。其次,要按照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具體情況,對癥下藥,落實好“五個一工程”;再者,要對扶貧工作有正確的認識,“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癥”,把它當作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任務來抓,要有2020年如期全面脫貧的使命感和緊迫感,要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為民情懷,把為民謀福祉當做工作的第一要務。
我國的貧困地區大多位于地形地貌復雜的邊遠山區,當地交通不便、生活條件惡劣,貧窮落后有一定的客觀原因。但即便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仍然用30余年時間讓7億多人快速擺脫了貧困,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中國奇跡”。因而,我們有理由相信,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工作要求,以“嚴”和“實”的作風扎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實現好“精準施策、精準推進、精準落地”,就一定能如期完成全面脫貧的目標,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
?
?
相關鏈接:
“史上最高規格”扶貧會透露哪些“超常規”信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