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現場
講座現場
海口網12月8日消息(記者吳祝好 攝影報道)街道越來越干凈、電動車越來越規范、市民也越來越注重自己的行為舉止……這就是海口市“雙創”建設的成果。“雙創”的目的是讓城市越來越文明、越來越美好,而人們的文化素養直接決定了一個城市的文明與繁榮,那么文化與城市文明建設具體到底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呢?4日下午,海口孔子學堂高級講師秦武老師為海口港社區60余名居民詳細講解了《儒家思想和城市文明建設》,助力海口“雙創”。
不遲到乃基本文明
弘揚傳統文化、培育核心價值,國學“三進”系列大型公益項目由市委宣傳部主辦,市文明辦和市教育局協辦,海口晚報社承辦。該活動得到海口港社區居民委員會的大力支持,秦老師的精彩演講也得到居民們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當天下午,突降的大雨讓海口有了些許寒意。但是,這并未影響居民的熱情,講座開始前半個小時,大家就已到場,安靜地等待講師到來。吳阿姨是最早來到會場的,“下雨天,路不好走,我怕遲到了,所以早早就邀上幾個伙伴一塊出門。”吳阿姨告訴記者,不遲到是最基本的文明禮儀,海口港社區有很多類型的講座,像這種跟傳統文化有關的講座她們也非常喜歡聽。
人們的素養決定城市文明
文明是城市的靈魂,以文化為素養的城市文明是決定城市的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動能。但是,一座城市的文明,是由什么決定的?秦武老師認為是市民的文化素養,是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群體的文化素養所決定的。
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觀是“仁、義、禮、智、信”。前賢們把“仁、義、禮、智、信”稱為“五常”,即人們生活相處的五種最基本的人倫常道。這五種常道是經久不變的,具有化成天下、提升人們精神素養的作用,所以對城市的文明建設就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秦老師結合具體的案例詳細地闡述了如何將儒家思想的精華融入到現代城市文明建設中,講到精彩處居民們不斷報以熱烈的掌聲。
“只要人們的文化素養提高了,我們的城市自然就會文明繁華起來。”海口港社區居委會主任張淑玲表示。
文明的成果在于行動
講座現場沒有一絲嘈雜聲,結束后,居民們自覺把桌椅收拾好,整齊地擺放在角落里,并將地板打掃干凈,跟老師熱情地說再見,然后有序離場……這就是海口港社區居民的表現,主動、熱情、大方。
“我們社區居民普遍都很熱情,大家也都很注重團結互助,平時也是自己動手收拾會場,根本用不著我們操心。”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離退休職工管理中心黨委副書記羅海珍告訴記者。
看到現場居民的表現,秦武老師贊道,海口港社區的居民們很有涵養,文明的成果關鍵在于行動,只有踏踏實實的行動才能產生實實在在的結果。他表示,要管控與教育同時進行,就如《孟子·離婁章句上》里的“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一樣,所以城市的文明建設要法德兼施,就像人走路要想走得好就得有兩條腿一樣的道理。
相關鏈接:
國學系列公益講座 走進海口市25小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