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既少有人跡,也便于居高觀察周圍。”她的推斷,在庭審時,得到了徐浩的招認。
5月21日,丫丫遭性侵案在政和縣法院一審開庭。開庭前夜,余華坤和來自湖南綱維律師事務所的援助律師李桂梅仍在研究案情。
“我發現,偵查案卷中徐浩的供述,在前后關鍵細節上有很大出入。當時的現場到底是怎樣的?徐浩出于一種什么樣的心態?如果能讓‘犯罪現場’再現,應定有助厘清案情。”一個念頭突然出現在李桂梅的腦海。
當即,兩位女律師開始在政和縣城商業街尋覓。當一個身著紅格衣裙、眼睛溜圓的娃娃玩偶出現時,她們眼前一亮:這個忽閃著眼睛的娃娃,不僅和丫丫一樣可愛,最重要的,是個頭與事發時的丫丫無二。隨后,她們又買了案發時丫丫所穿同碼、同顏色的紙尿褲。
庭審時,當法警把身穿紙尿褲的娃娃遞向被告人時,他瞬間情緒失控:開始用雙手捶打頭部,以至于法警不得不給他戴上手銬。
在主審法官再三堅持下,崩潰了的被告人不得已草草把作案過程演示了一下。
庭審時的模擬娃娃
庭審模擬令嫌犯“崩潰”
“拖延”戰術沒能起作用
案件發生后的半年間,正趕上《刑法》九的修訂。
檢察機關提起公訴后,援助律師便尋找對策。“如果定猥褻兒童罪,根據《刑法》八的規定,最多判五年。因不存在‘聚眾’和‘在公共場所當眾’情節。”李桂梅說。
輿情顯示,該案經媒體披露后,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和討論。一家社交網站的話題“六個月女嬰遭強奸”,在5月21日(一審開庭日)12點的閱讀量為423.3萬,討論量為7300多條,到了9月22日(二審開庭日),閱讀量激增為3425萬,討論量超過6.8萬條。
“我到公訴人處復印案卷材料時,檢察官說她剛接手這起案件時,在辦公室罵了兩天,甚至不能立即去提審被告人,怕自己控制不住情緒。”余華坤透露。
丫丫性侵案,以其受害人年齡之小、侵害后果之嚴重、侵害手段之殘忍,創下多項之最。按現行猥褻兒童罪量刑,5年刑罰,明顯與其犯罪性質之惡、社會影響之大,不成正比。
如何能讓犯罪嫌疑人罪當其罰?
作為湖南省第十二屆婦代會代表,李桂梅開始通過婦聯系統逐級反映,并通過全國婦聯,向最高法通報此案。
全國婦聯在高度關注的同時,給了律師一些建議:一是尋找涉嫌強奸的證據,二是盡量“拖一拖”,等到《刑法》九出臺,它可能會破解量刑較輕困局。雖然她們清楚,依據《刑法》“從舊兼從輕原則”,重判會有障礙,但還是決定采用“拖延”戰術。
5月21日第一次開庭時,余華坤以涉案物證必須出示原件為由,“逼迫”法庭不得不休庭。6月30日第二次開庭時,她們又刻意“預制”了再次休庭的理由——丫丫的媽媽不通曉漢語,要求法庭提供柬語翻譯。
不過,這次“人為制造”休庭的計劃落空了,法院當庭便作出了宣判。
雖然丫丫個案沒能突破,但由此而起的立法推動卻不容小覷。一直致力推動《刑法》關于強奸罪和猥褻罪構成要件修改的北京眾澤婦女法律咨詢服務中心,針對丫丫案遇到的法律瓶頸,第一時間在中國人大網上提交“修法”建議:在《刑法》九中,務必能在列舉的“聚眾”和“在公共場所當眾”這兩種加重處罰情節外,增加“或者具有其他惡劣情節的”兜底條款。這一建議后被新法采納。
賠償訴求未獲法院支持
9月23日,南平市中院的刑事附帶民事裁定書,在刑事和附帶民事部分,全部維持了一審原判。這意味著,除了被告人五年的刑期沒有改變外,受害人民事部分提起的30萬元遷居費及50萬元后續康復費,總計80萬元賠償訴求,因為沒有證據支持,沒有判得一分錢。
“分文沒有的民事賠償,讓我的家人很難接受,雖然我知道刑事部分已經是‘頂格’判決。”徐云弟稱。
北青報記者走訪發現,徐云弟一家,至今仍然住在三四十年前的老房子,門口還是土坯搭成。而村內很多人都蓋起了樓房。進入他的婚房,里面的陳設更為簡單,唯一的家具簡易衣柜還是表哥用剩的,“結婚時只添了床和電視。”徐云弟說。
因為家貧,徐云弟和哥哥多年來遲遲沒能娶親,后經人介紹與媳婦成家時,已是35歲“高齡”。平日里,他靠種田和經營茶園營生,插空種些山筍和板栗樹。“一年的收入也就幾萬元,今年趕上板栗歉收,只能賺個兩三千元,而往年能有一萬多元的收入。”
屋漏偏逢連陰雨。妻子產后第四天,60多歲的老父親上山施肥,一腳踏空摔落,背上的農藥壓塌了老人的脊椎,疊套的脊柱最終只能靠鋼板和鋼釘固定。兩萬多的手術費,花掉了全家一年的收入。
徐云弟向北青報記者坦承,事發后,他的姨父曾和徐浩家人談過賠償問題,因為數額問題沒有談攏。
“徐浩家最終只肯出到6萬元,并且要求我們不能報警。這和我們的想法有很大差距,我認為起碼得要10萬元。”徐云弟的姨父告訴北青報記者。
“我是不會要這筆賠償金的,即使對方給了,我也會堅持報警。否則我將來無法面對我女兒、無法給她交代。”徐云弟說他對自己的選擇,至今不后悔。
得知丫丫的案情后,全國律協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委員、湖北領匯律師事務所萬玨透露:全國律協未保委下設有“新起點——小額愛心資助項目”,會對家庭貧困、權利受到侵害卻無法得到實際賠償的未成年人,給予小額經濟資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