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西柵景區火樹銀花不夜天,游客游覽購物、摩肩接踵,感受水鄉古鎮的夜晚風情。
“能否將農民通過培訓,轉做農村電商或是轉型到服務業”
澎湃新聞:第一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后,你的工作有變化嗎?
陳東旭:之前我的工作經歷沒有太多與互聯網相關的內容,壓力是比較大的,但是有壓力更有動力。我們想借互聯網大會這個“東風”,能夠讓這塊產業與北上廣的資源對接,然后實現“彎道超車”。
烏鎮如果仍舊按照小鎮商業模式發展,和互聯網不進行高密度、深層次的接觸,就無法快速發展。現在互聯網小鎮就相當于一個直通車,將北上廣的資源直接移植過來,在烏鎮生根發芽,然后帶有烏鎮自己的“基因”。
澎湃新聞:互聯網小鎮的想法始于何時?
陳東旭:是在去年第一屆互聯網大會以后。大會以后烏鎮知名度逐步上升,桐鄉市政府提出了“一業一網”(旅游業、互聯網)戰略,今后整個桐鄉市社會經濟發展要圍繞“一業一網”進行轉型。
澎湃新聞:互聯網小鎮有什么樣的規劃?
陳東旭:互聯網小鎮的提出基于浙江省倡導的“特色小鎮”建設,發展小鎮經濟。
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一是讓居民生活更加便捷,享受互聯網技術帶來的便利。二是讓政府管理更高效,實現“小政府,大作為”。
我認為產業是基礎,如果沒有相關產業的支撐,想去做民生就沒有資金基礎。我們初步的想法是打造一個生態圈。烏鎮雖然不能和北上廣相提并論,但最起碼要有努力方向。
本地的企業首先要提升互聯網思維,因為烏鎮傳統的服裝等企業是在幾十年的過程中積累起來的,但是在經濟新常態下遇到了瓶頸,需要突破瓶頸就要在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引入互聯網思維,運用互聯網技術手段。
再者,我們政府也進行了互聯網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烏鎮的轉型升級需要對人的培訓,其中包括企業家、企業員工,旅游行業管理人員、服務人員,也包括農民。
烏鎮是一個擁有5.8萬人口、農業人口達5萬人的農業小鎮。在浙江省“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的決策部署下,不少從事傳統種植、養殖業的農民拆掉了豬棚鴨棚。在保護生態環境的情況下,我們能否將農民通過培訓,或是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轉做農村電商或是轉型到服務業。
同時我們也在思考,如何將農業與互聯網結合、農村土地與互聯網結合,烏鎮的農村如何通過根植互聯網基因,發展現代農業,為我們的旅游、互聯網產業提供一個后勤保障。
除了人才的引進培養、思維的轉變提升,我覺得還需要政策,通過政策吸引互聯網產業。
烏鎮由于土地資源和環境保護現狀,我們在將來不太可能過分發展工業,所以可能更多的是發展服務業,例如智慧旅游、智慧會展。
?
?
?
?
相關鏈接:
烏鎮峰會將彰顯互聯網的中國智慧
【烏鎮峰會大家談】“中國氣場”撬動世界互聯網
烏鎮峰會專家談:用中國智慧重塑網絡空間秩序
[烏鎮峰會大家談]互聯網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
【烏鎮峰會專家談】全球網絡治理的中國觀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