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楚“扶持誰”,看清楚“扶什么”,想清楚“怎么扶”,在整個“十三五”期間,我省在提出十大精準扶貧措施的同時,還將400個扶貧調查小組保留下來,以便動態掌握貧困人口變化。
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脫貧基礎
“想進去不容易,想出來更難,還談什么發展?”省扶貧辦主任吳井光說,“路不通,財不通?!笔俏沂≡S多貧困地區脫貧面臨的第一道難題,交通基礎設施的落后,既讓當地的出行條件長期得不到改善,也嚴重制約了當地的發展。
發現“頑疾”就要針對性“診斷”,十二五期間,我省不斷加大投入資金,用于改善貧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現狀。968公里鄉村道路、28座橋梁、916個涵洞如毛細血管般蔓延全省,解決了50多萬人的行路難問題。同時興建的266宗飲水工程、水利工程,讓21.77萬多人飲水難和6萬畝農田灌溉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2萬平方米的文化設施建設改變著貧困地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共計4.85億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在基礎設施上的投入,首先疏通的是貧困地區的發展經絡,一路通而路路通,伴隨基礎建設“毛細血管”輸送而來的,是一粒粒飽含活力的發展種子。
特色產業布局鋪平致富道路
如果說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實施精準扶貧打下基礎,那為貧困地區布局一個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則將是驅動其奔小康的核心動力。
在十二五期間,全省共有300個村莊實施了整村推進扶貧,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同時也培育出了適合當地發展、帶動當地致富的特色產業,摘掉了“窮帽”,也祛除了“窮根”。
儋州市光村鎮探索雪茄產業發展蒸蒸日上、定安縣龍門鎮通過“合作社+”模式發展養殖業帶動脫貧……在過去這5年,我省通過5.66億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扶持貧困地區農戶發展種養業,包括種植和管理橡膠、檳榔、綠橙、芒果和瓜菜等經濟作物及熱帶水果55萬畝、家畜8萬頭、養蜂2.5萬箱、家禽900萬只、海淡水養殖3900多萬尾,累計25萬戶116萬人次受益。
此外,通過財政扶貧貼息資金8750萬元,引導帶動小額信貸資金19.8億元,扶持貧困地區種植業、養殖業覆蓋貧困農戶達45萬人次。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我省貧困地區逐步形成了以種養業為主的支柱產業,農村產業結構得到調整,貧困戶收入的增加,也為今后扶貧開發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打組合拳鞏固提升奔向小康
1月15日召開的全省扶貧工作會議上,我省明確提出了“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的十大措施。作為“三年脫貧攻堅,兩年鞏固提高”規劃的開局之年,我省在今年的扶貧工作中加大了投入,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針對我省實際,結合‘十二五’期間扶貧開發總結的經驗,為‘十三五’定下了十項精準扶貧措施。”省扶貧辦主任吳井光說,發展特色產業脫貧、發展鄉村旅游脫貧、發展電子商務脫貧、引導勞務輸出脫貧、加強教育和文化建設脫貧、實施衛生健康脫貧、實施科技、人才引領脫貧、實施基礎設施建設脫貧、實施生態移民、生態補償脫貧、實施社會保障兜底脫貧,十項措施條條精準,針對性極強。
?
?
相關鏈接:
扶貧攻堅戰怎么打?貧困縣基層代表對話市縣委書記?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