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1500元的物業費,帶來的是孩子可以嬉戲的露天游泳池、無論春夏都有修剪整齊的樹木以及永遠干凈的石子路。如果開放我們的小區,這是否就意味著,未交費的人可以與每月花費1500元的人共享這些服務?”
問題的提出者是北京市民錢平,他家位于北京市朝陽區三里屯地區,小區平均房價已經超過8.5萬元每平方米,物業費為每平方米每月10元。
“當初購買這所住宅就是看中了鬧中取靜的特點,綠化多。”在錢平看來,“住宅小區不封閉”可能會失去“鬧中取靜”的特點。
“的確像今天最高人民法院發言人所提到的,封閉住宅小區是農耕時代的產物,國外很多國家都是開放小區。我的一些親戚朋友生活在國外,他們的小區的確如此。”錢平說,不過,國外的開放小區歷史悠久,而我國目前的封閉小區一旦開放,是否會產生物權糾紛?
如果開放小區,有可能會遇到哪些法律問題?記者注意到,目前關于“逐步打開已建成住宅小區”,有人認為,物權法規定小區內的公共綠地和道路屬于業主共有,開放小區是否會侵犯業主權利?
“開發商在建造小區住宅以及業主在購買的過程中,已經向國家支付了包含該土地在內的土地出讓金,因此它的土地使用權應當歸與業主。但根據我國物權法和城市土地管理法有關規定,如果政府為了公共利益可以按法定條件和程序,依法予以征收并且給予補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喬新生對記者說,不過,如何征收、如何補償等問題需要有關部門出臺具體措施落實。
現有物權法第七十三條規定,建筑區劃內的道路屬于業主共有,但屬于城鎮公共道路的除外。
“就是說,現有封閉小區內的道路一般都納入了建筑面積公攤部分,屬業主共有。要實現其內部道路公共化,也須尊重其權利訴求,依照法定程序并建立利益補償保障機制。”喬新生說,按物權法規定,在業主自治的背景下,物業管理方式由業主大會決定。即便按物權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因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政府的征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政府的征收決定等生效時發生效力,也需合理補償。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規定的是國有土地上建筑物補償,可是對于小區內的綠地和公攤面積如何補償,目前來說仍是一個待解的法律問題,需要相關部門就有關問題作出司法解釋或制定法律法規。至于如何補償,可以根據土地已經使用的年限、剩余的年限以及地塊估價的價值進行確定。”喬新生說。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衛國認為,從法律上講,政府部門要協商推進,比如與小區業主大會進行協商并進行補償。同時還要注意區別對待,“在一些地方道路資源稀缺的情況下,要與小區業主等各方進行協調;對于一些打開圍墻對緩解交通沒有實質意義、有可能增加安全隱患的小區,應保證小區內道路的生活功能以及業主寧靜和安全的需求”。
“如果拆除小區圍墻和一些配套性設施,補償協議的達成還涉及賠償協商主體的問題。”喬新生說,另外,如果打開圍墻,街區的道路、綠地、停車位的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如何分配,還需要在法律上有明確規定和細分。
而這,又引發第二個問題,物業公司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現在的物業管理包括了整個小區區域內的管理和樓道的管理。從理論上講,如果小區開放,小區公共部分應由政府部門管理,物業管理的部分僅限于樓層內。在這種情況下,對于物業公司收費、物業服務都會帶來沖擊。”北京律師徐瑩對記者說。
“物業的本質不會變,只是管理服務的方式會有所變化。”北京大學法學院房地產法研究中心主任樓建波說,因此,物業公司不會消失,業主們仍然需要物業公司提供服務,只是服務形式發生變化。比如,過去是一個小區封閉起來,門口有保安值守,將來物業保安可能是在樓門口值守,開放后的道路則由警察巡邏。
既然服務會打“折扣”,那么物業費的收費標準是否也要調整?
“當小區封閉管理時,業主車輛可以自由停在小區的停車位內,如果小區的道路打通了,業主想繼續停車是否應繳費?如果繳費,應向誰繳費?從物權法的角度看,這些是在未來有可能面臨的問題。”喬新生說,在未來開放小區后,應優先考慮保護公民合法權益。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孟強表示,根據物權法規定,小區內的道路、綠地和其他空地屬于全體業主共有,因此,推廣街區制,將小區內的道路逐步改成公共道路,法治保障和法治程序必不可少。 □記者趙麗
?
?
?
相關鏈接:
外國小區如何開放?巴菲特的住宅沒有圍墻(圖)
濟南一開放小區嘗試半封閉 居民:停車不鬧心了
中國擬打開已建小區 網民:安全咋辦?
不再建封閉小區政策細則待出臺 豪宅或受新政沖擊
小區大門咋打開?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不再封閉引熱議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