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河南“王娜娜被冒名上大學”事件聯(lián)合調查組對外公布調查結論:事件屬實,9名責任人被處分。處分原因是“對工作不負責任、未履職盡責,甚至嚴重失職”。不過,調查結論還是引發(fā)議論:事件背后的主要操縱者到底是誰?怎樣才能依法懲戒和震懾弄虛作假、投機取巧,甚至是違法犯罪者?
處分需要依據,依據來自真相。縱觀調查組的調查報告,對每個人的處分依據太多語焉不詳、一筆帶過。而公眾最關心的,頂替者如何沖破重重關卡完成冒名頂替并順利畢業(yè),在調查報告中仍然找不到答案。
為何找不到答案?因為調查組沒能搞清楚頂替細節(jié)。據記者了解,由于13年前具體操辦此事頂替者的舅舅已經離世,所以調查組未能還原冒名頂替的關鍵細節(jié)。
目前的調查,雖給事件一個總體定性,卻不足以穿透“細節(jié)迷霧”,找出關鍵操縱者。所以,責任人人分擔,漏洞似是而非。如此,所謂的反思也就流于形式,所謂的問責便如隔靴撓癢。
將心比心,一個對未來無限憧憬的年輕人,因被人冒名頂替,永遠錯失了走進大學的機會,其痛何如!僅憑這點,釀成這一悲劇的關鍵操縱者就沒有理由“逍遙法外”。對這一事件來說,這樣的處分不能是終點,必須繼續(xù)深入調查還原真相,給社會的正義與良知一個交待。(記者李亞楠)
?
?
?
相關鏈接:
中紀委機關報評“真假王娜娜”:疑問需要回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