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職工‘打打小算盤’,自愿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出路”
企業“保底托底”,職工發揮主動性和能動性,主動對接就業市場,打響分流安置“突圍戰”
“礦上鼓勵我們自主創業,我停薪留職辦了生鮮配送公司。”3月18日清晨5點,祁東煤礦員工楊磊就來到宿州百大生鮮市場,對著眼前幾十種生鮮,認真地用筆記著價格,了解市場行情。楊磊只是煤炭企業職工轉崗分流的一個縮影。今年前3個月,僅祁東煤礦就轉崗分流894人,今年內還要轉崗分流900多人。
“轉崗創業是一場必須打贏的突圍戰。 ”楊軍介紹,今年皖北煤電集團計劃轉崗分流1.4萬人,為職工找出路,企業重任在肩。發揮自身技術和人才隊伍優勢,實施主業上的勞務、技術輸出,總體是一條順暢可行的路子。今年,該集團將通過在省外開展多種類型的煤礦托管、承包等,力爭分流采掘人員1000人以上,同時提供3000個其他工作崗位。輔業改革既是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重任,也相應地帶來了很大的就業空間,通過合作合資等方式盤活閑置資產和輔業資源,發展現代服務業,可以吸納部分富余人員。對于需要分流到社會其它行業的職工,由企業負責對外溝通協調人員培訓、就業指導等再就業服務,并實行社保兜底,繼續繳納“五險一金”,盡最大努力營造放心離崗、安心創業的環境。
“在轉崗分流中不搞‘一刀切’,把各方面政策跟職工說清楚,鼓勵他們‘打打小算盤’,算清楚利弊,自愿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出路。 ”肖振奇說,該礦一部分職工選擇內退的理由是,繼續工作每月到手的現金工資不過3000多元,內退后每月除領取1600元左右的工資,還可以與家人一道做點小生意或者干點其他工作,或許會掙得更多。從實際操作來看,這種做法效果明顯,分流安置過程也很平穩。今年以來,該礦已分流安置1000多名職工。
轉崗分流對煤炭企業“輕裝上陣”效果明顯。僅以祁東煤礦辦食堂人員由108人減少到現在的45人,人員成本就減少200萬元。在新莊孜礦,通過減員降薪,今年僅人力成本就能下降2億元。
但煤礦工人的轉崗創業路上,少不了艱辛和坎坷。
通過與食品、家電制造等企業合作,將職工成批分流到這些企業進行流水線作業,是煤炭企業在安置富余人員中的比較普遍做法。但部分煤礦職工因為年齡、技能等原因,適應不了快節奏的流水線作業,被迫返回煤礦。祁東煤礦黨委副書記張啟勝說:“很多煤礦工人就業技能較為單一,再加上分流人員年齡相對較大,如何把他們安置好,確實困難很大。 ”
正因為技能單一,再就業培訓成為重中之重。 “目前煤炭企業普遍資金缺乏,轉崗安置培訓難以開展。 ”王明勝說,為切實做好去產能過程中的職工分流安置工作,除煤炭企業內部轉崗分流安置渠道外,迫切需要出臺更有針對性、操作性的再就業培訓優惠政策以及創業創新信貸資金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和配套措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