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動落實低碳生態指標與城鄉規劃相結合,去年,廣東在全國率先開展生態控制線劃定工作,推進生態控制線管理立法,搭建生態控制線地理信息平臺,嚴控城市建設用地增長邊界。其中,城市綠道建設一直是我省加強改進城市規劃的特色工作,根據省住建廳的統計,目前,我省累計建成綠道逾1.2萬公里,新建社區體育公園逾300個。(4月8日《南方日報》)
所謂“廣東綠道”,是廣東自2010年開始投入建設,十八大后再次打造“綠道升級版”的綠色交通建設。廣東綠道網建設注重生態、貼近群眾、服務民生、促進發展,上萬公里的綠道,串起山、水、城、田、海,成為嶺南大地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十八大后,在完善綠道復合功能、社區體育公園、劃定生態控制線以及綠色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等多個方面,開展了有益的嘗試。而今,“廣東綠道”發展,作為“加強城市規劃工作”座談會的重要內容,要求與古驛道保護利用、精準扶貧相結合,正是對五大發展理念中的協調發展理念的有力踐行,也是協調發展理念的具體化——“生態保護+”和“精準扶貧+”。
致力于城市綠色交通發展的廣東特色工程——“廣東綠道”,同樣也體現了綠色發展理念,通過進一步推動“廣東綠道”發展,讓城市更綠更美。為將“廣東綠道”品牌發揚光大,進一步延伸和拓展綠道的內涵和功能,省環保廳負責人還提出“生態保護紅線、排污總量上限、環境準入底線”等“三條鐵線”要求,彰顯“生態保護+”。
據透露,未來廣東將探索開展古驛道保護利用規劃設計工作,以南粵古驛道綠道串聯鄉村地區,通過建設旅游目的地,發展“一村一品”產業,促進縣城經濟發展,提升縣域這些相對經濟欠發達區域的經濟發展。除了關注欠發達的縣域經濟,“廣東綠道”發展過程中還將古驛道的保護利用規劃與廣東的精準扶貧工作結合起來,據了解,在廣東擬開展精準扶貧的村落當中,有五成左右位于古驛道附近。通過對古驛道的規劃利用,在適應群眾不斷增強的戶外運動需求的同時,還將促進該區域人流來往,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以達到精準扶貧的目的,是為“精準扶貧+”。
其實,“廣東綠道”發展規劃,只是廣東“城市發展規劃”座談會內容之一,我們期待廣東在“唱和如一,宮商協調”的協調發展理念下,讓“廣東綠道”的“生態保護+”和“精準扶貧+”都能落到實處。
?
相關鏈接:
(治國理政新實踐·上海篇)田間廢棄秸稈變身環保燃料棒
【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重慶創新金融機制扶持“中小微”
【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應保盡保 不丟下一個貧困戶
【治國理政地方談】“生態富民” 重慶強力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的最佳見證
【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綠色惠民 守護美麗家園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