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網信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這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多位專家一致認為,發展網信事業,履行好國家發展信息“大動脈”的使命,必須從根抓起,根深才能蒂固;下一步要從信息基礎設施這樣的根基環節抓起,加快構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并加強技術保障,為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建設網絡強國提供堅實保障。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助理、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主任鄭磊對此表示,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將信息資源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提到了全新的高度。隨著信息資源的輻射帶動面越來越大,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強化信息資源深度整合,已經是刻不容緩。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余曉暉認為,一方面,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是打造經濟“雙引擎”、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載體。這突出表現在,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能加快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升級,發揮其帶動作用;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還能孕育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有望深刻重構全球創新網絡,帶來更深層次的變化,只有搶占先機才能贏得發展的主動權。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是改善社會民生、創新社會治理的有效手段,比如加速提升社會公共服務能力、促進社會治理模式創新、推動網絡社會的形成。
不過目前來看,盡管我國信息基礎設施發展成效顯著,但與建設網絡強國戰略目標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余曉暉認為,下一步,要按照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充分發揮其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推動和支撐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
為此,余曉暉建議,要加大統籌部署,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要推動網絡設施向高速化智能化不斷升級,系統籌劃衛星通信和空間互聯網,不斷提升信息網絡的高速傳送和接入能力。同時緊緊圍繞經濟外交大局和“一帶一路”統籌布局,加強跨境信息通道建設和海外網絡設施部署,提升全球輻射能力,努力做到“國家利益在哪里,信息基礎設施能力延伸到哪里”。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信息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張力表示,從根抓起,固本培元,要講究技術為王,網絡技術的進步能顯著推動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能力,打通國家發展的信息“大動脈”。
對此,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孫凝暉表示,座談會上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賦予了網信戰線新的國家使命,其中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突破核心技術,把國家網信領域最卡脖子的核心技術突破了,信息“大動脈”就會更加通暢。其中一是基礎性通用技術,比如處理器、操作系統、高端計算機等;二是非對稱“殺手锏”技術,也就是獨門技術、“一招鮮”,比如軟件變址器;三是顛覆性前沿技術,比如量子計算機。
孫凝暉還表示,一旦突破了核心技術,還要與國家的產業鏈、生態鏈結合起來。對此,余曉暉表示認同,“通過技術突破來加強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應以應用為導向,強化信息基礎設施的支撐作用。”
“要真正實現信息‘大動脈’的通暢,除了要大力推動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之外,還要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保障。”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總工程師尹麗波表示,保證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性、穩定性和恢復力是一個國家文明和進步的象征,是人民安居樂業的前提。作為網絡大國,我國也應進一步加強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的高度重視,加快構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體系,提升網絡安全態勢感知能力。
為此,尹麗波建議,一是全面構建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安全防護體系。二是建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仿真環境和攻防測試、安全驗證平臺,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漏洞、后門的防范和檢測能力。三是大力提升網絡安全技術水平。加大網絡核心技術研發投入,積極有序推進關鍵信息技術產品和設備技術水平,加強創新能力。
?
?
相關鏈接:
余曉暉:以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支撐經濟社會轉型發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