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由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10項考古發現從來自全國的25個候選項目中脫穎而出,入選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存位列其中。
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主要包括海南省萬寧市、陵水黎族自治縣、三亞市東部海岸地帶。當地屬于砂質海岸地貌,常年受潮汐、風浪影響,形成多個海灣等相對獨立又相互交通的地理小單元。各地理單元內海、陸生生物資源豐富,頗適于古人繁衍生息。該項考古發現把海南從歷史時期追溯到史前,建立起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的編年序列,是填補空白的開創性工作。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劉慶柱是此次評審之一,他表示,與往年相比,今年入選的10個項目最大特征是時間跨度特別大,“上至100萬年前的舊石器遺址,下至清代致遠艦”。而且,今年入圍中評會的25個項目都很重要,難以取舍。在評審時,除了由專家評委會投票之外,還要求該項考古發現在學術上有突破性意義,強調調查與發掘程序的規范性和科學性,鼓勵新方法新技術的探索和應用,并強調發掘過程中及發掘后,對遺址、遺跡和出土文物的保護等。
?
相關鏈接:
2015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海南新石器時代遺存位列其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