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海口市云龍鎮卜史村陶公山南側的唐胄墓可謂命運多舛,近年來已先后兩次遭盜墓賊光顧。近日這處海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攤上大事了,一座修繕一新的私人石材墓穴在唐胄墓保護范圍內拔地而起,距離唐胄二夫人墓丘僅有2米的距離。而修墓人為海口市美蘭區靈山鎮主任科員,海口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下達責令拆除通知超過一個月至今無果。
省級文物保護范圍內出現新修私人墓穴
1994年11月2日,海南省政府公布海南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唐胄墓為5處古墓葬之一。但在2008年和2013年,唐胄墓曾先后兩次遭盜墓賊破壞。
2016年3月初,海南省唐震唐胄文化研究會人員偶然發現,在唐胄墓保護范圍內竟然冒出一座修繕一新的龐大石材私人墓穴,當即向海口市文物部門舉報。
記者日前在唐胄墓園現場看到,整個園區由唐胄和兩位夫人的三個墓丘及神道組成,坐北朝南,總長約60米。但在唐胄二夫人墓丘北面約2米的距離,新修建起一座規模頗大的橢圓形私人墓穴。這座私人墓穴全部由石材和水泥修建而成,墓穴四周鋪設了石板,在墓穴外還專門建造了石材圍欄。新修的私人墓穴和唐胄墓幾乎連為一體,距離非常近,在私人墓穴黑色墓碑上清晰標明修墓人為陳克雄。
在唐胄墓園區豎立著一塊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于1994年11月設立的保護碑,碑文正面標明唐胄墓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碑文背面則標明了保護范圍。明確從墓丘中心點向東15米、向南65米、向西15米、向北15米為重點保護范圍;從墓丘中心點向東35米、向南85米、向西35米、向北35米為一般保護范圍。而石材私人墓穴明顯在保護范圍內。
接到海南省唐震唐胄文化研究會舉報后,海口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第一時間展開調查,并于3月11日向修墓人陳克雄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指出陳克雄在唐胄墓保護區范圍內加大加寬修繕父母墳墓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九條、第十三條規定,要求在4月11日前恢復原貌。
“盡管陳克雄沒有在規定時間內自行拆除,但我們一直在跟蹤進展情況,專門向陳克雄所在單位發了函,并多次組織協調工作,希望能以人性化執法徹底解決此事。”海口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負責人這樣告訴記者。
修墓者稱不忍親手拆墳墓
今天(18日)下午,記者來到海口市美蘭區靈山鎮政府,證實了陳克雄為該鎮主任科員,分管靈山鎮信訪辦工作。“百善孝為先,但沒想到幫父母修繕墓穴會帶來這么多麻煩,現在自己是騎虎難下。”陳克雄告訴記者,自己出生在唐胄墓旁邊的龍華區龍泉鎮美仁坡五一村委會卜史村,父親的土墳1989年就在這個位置,周邊還有很多村里的土墳。此前自己并不知道父母的墳墓在唐胄墓保護范圍內,也從來沒有看過唐胄墓保護碑的內容。今年初自己和家人才一起湊錢修繕了父母的墓穴,花費了幾萬元。
陳克雄表示,所在的村里人都堅持不讓自己拆除父母的墓穴,從心理上自己也不忍心親手拆除,但自己會配合相關部門的拆除行動。
相關鏈接
唐胄(1471-1539)字平侯,號西洲,明代瓊山府城東廂攀丹村(今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國興街道攀丹村)人。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學者,弘治十一年鄉試第二名,弘治十五年會試奪魁,中進士,曾授戶部廣西司主事。不久,因父喪歸家守孝。十七年(1504年)喪服期滿,時宦官劉瑾擅權,因稱病謝絕返京任職被罷免。正德五年(1510年)劉瑾伏誅后,被朝廷復留用,又目睹朝政腐敗而無意當官,以母老乞終養。居家20年,致力搜集地方文史,撰銘刊書,編成著名的《瓊臺志》,還創建養優書院,教育后學。
?
?
相關鏈接:
海口唐胄墓園一座古墓被盜 沒有完善科技防范手段?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