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3-10/15/5fbf42331375620b1a6422fec5ef9d82.jpg)
唐胄墓因缺乏保護,四周早已長滿雜草。
11日上午7時許,位于海口市云龍鎮卜史村陶公山南側的唐胄墓發現被盜,盜墓賊將唐胄主墓穴及位于中間的大夫人墓穴破壞,警方介入調查。文物部門正在對損失進行估算,經初步評估確認,盜墓賊只是將石冢破壞,沒有觸及到墓穴。據悉,相關修復及保護工作將于13日正式開始。
唐胄墓被挖出1.6米深洞
唐氏后人唐邁海向記者透露,11日一大早,他接到附近居民電話,稱古墓被人搞壞了,他一邊撥打110報警,一邊給其他唐氏宗親打電話,隨即驅車趕到現場,眼前的景象讓他不禁“驚呆了!”
“這個碑是皇帝御賜的,這里還有省有關部門立的保護牌……”在唐胄墓現場,唐邁海如數家珍地向記者介紹著古墓的情況,看到兩個墓穴被毀,他心疼的直皺眉頭。
記者在現場看到,位于右側的唐胄墓穴和中間的大夫人墓穴左側分別被打出一個約一人高的缺口,碎石散落一地,而旁邊側室墓穴并沒有遭到破壞。唐胄墓前后分別被挖出兩個深坑,其中后面的坑道已經進入石冢底部,洞口可容納一人進出。經文物部門測量,洞內深約1.6米。
據了解,唐胄墓于1994年被海南省列入首批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墓由唐胄及其兩位夫人的三個墓穴組成。樹立在一側的石碑顯示,墓丘中心點向東15米、向南65米、向西15米、向北15米為重點保護范圍。記者現場注意到,唐胄墓除了三個墓穴外,下面還有石馬、石羊等古文物,氣勢頗為壯觀,但由于多年缺乏管理,如今已是雜草叢生。
附近居民曾聽到半夜狗吠
老唐一家來自湖南,是唐胄墓七八公里之內唯一的居民,他們是在2006年前后來到此地,幫老板照看花圃。老唐的子女告訴記者,10日晚上,曾聽到看門狗叫的厲害,當時他們以為是外面有人經過,事后想起來狗吠的有些離譜,一直持續到近天亮。
老唐說,對于這座古墓,他只知道其“有一定年頭”,似乎只有每年清明時節唐家后人從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前來祭拜時,這里才稍微有些人氣,更多的時候,這里幾乎處于荒無人煙地帶。老唐說,有時候,唐氏后人會給他家人一些錢,讓他們幫忙清一下墓園周邊的雜草。聽到記者抱怨墓園道路難行,老唐說,如果不是他和家人不定期清理,野草早就長到2米多高了,根本進不去人。
5年前盜墓的主犯被判無期徒刑
經唐氏后人、海口市文物局及云龍派出所民警證實,唐胄墓于2008年也曾遭到一盜竊團伙破壞、偷盜。由于海口民警發現及時,墓穴雖遭到破壞,但墓內文物未被偷盜。而當年的主犯因此被判處無期徒刑,從犯也分別判處5年、6年不等有期徒刑。
6年來,這已是唐胄墓第二次被盜挖。記者從海口市文物局了解到,唐胄墓在文革時期曾遭到過破壞,原皇帝御賜石碑、石冢早已被毀壞殆盡,目前剩下的“原裝貨”只有石冢底座,以及守墓的石馬、石羊等物。
12日下午4時許,海口市文物局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唐胄墓底部被挖出的深洞即將觸及真正的墓穴,盜墓賊由于自己的“不專業”觸及到此時,見天色已亮就匆匆離去,洞內留下一個木柄,懷疑是盜墓賊使用的鐵鍬這種“非專業”工具,在洞內難以施展,而將其鋸斷丟棄在內。正因如此,唐胄墓室沒有被破壞。
墓室未遭破壞將于13日回填修復
據海口市文物局局長王大新介紹,接到唐胄墓被盜挖的報告后,該局第一時間派員現場調查,并及時上報省局及相關部門。現警方現場勘查工作基本完畢,在和唐氏后人取得溝通后,按照海南風俗定于13日開展回填修復相關工作。據稱,這項工作重點在于回填,如果遇到臺風、下雨,積水進入墓穴就非常麻煩。
王大新稱,經查詢史料及唐氏后人、附近村子老人的介紹,唐胄墓在近代有過不下三次的翻新、修繕,現存的極有可能是一座空墓。特別是一些老人曾提到,唐胄墓在文革時期被破壞的時候,出土過兩個陶罐,除此再無其他,目前文物部門對其尚無發掘計劃。
記者截稿前得到消息,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考古專業技術人員,前往唐胄墓地,進行盜掘現場情況的調查已完成。
調查報告顯示,唐胄墓的墓冢,是用石券、石砌的穹窿頂修建而成。墓冢的前面,遭到嚴重破壞。其中有高約1.8、寬約1.6米共五層的券石被起開裸露,封土中填滿了大量的碎石片。
在墓冢的前、后兩側,各有一挖開的盜洞。前面的盜洞為一長方形豎穴土坑狀,長約1.10、寬約0.85、深約1.15米,尚未挖到墓穴。后面的盜洞緊挨墓冢邊沿,向下、向內方向深挖,伸往墓冢下面,盜洞也為長方形豎穴狀,盜洞深1.65、寬0.85、長1.70米。盜洞內的填土為紅褐色,夾雜有木炭及白灰等,應當是當時埋葬時的填土。盜洞底部發現有石板鋪砌,未發現擾動跡象,從石板上面的四壁觀察,有約15厘米厚的白灰及木炭堆積。四周的土壤仍然是填埋時的活土。從現場分析,此盜洞也未到達墓室。由此推斷,唐胄墓葬的墓室應當保存較好。
位于三座墓葬中間的鐘氏墓,在石券、石砌的穹窿頂墓冢的西南部,有高約1米、寬約1.4米共三層的石塊被撬開丟棄,冢內也是用大量的碎石片填塞而成。未見有通往墓穴的盜洞出現,所以,該墓的墓室也應未遭破壞。
專業人員稱,縱觀整個盜掘現場,尚未對幾座墓葬的墓室構成破壞,也未發現有隨葬品出現跡象,只是墓葬的墓冢及其周圍的形制和結構遭到了嚴重破壞。
海口尚有18古墓葬難保護
據記者了解,海口有1560個不可移動文物,約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其中125個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中,有20處古墓葬。這些古墓葬除了熟知的海瑞墓、丘浚墓,18個古墓葬地處荒郊野外,保護難度非常大。
王大新稱,《文物保護法》規定文物保護要做到“四有”,即有保護范圍、有保護標志、有記錄檔案和有保管機構,其中“有保管機構”受經費、編制影響,是橫在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面前的一道難題。對于地處荒郊野外的古墓葬,一般的做法是雇用臨時保護員,但他們只能做到不定時巡查,有事及時報告等。
“對于古墓葬的保護,需要研究一些更為理想的方式。”王大新說,下一步要由政府及唐氏后人加大巡視力度,安裝攝像頭等高科技手段也在考慮之中。
唐胄墓被稱海南第一風水寶地
唐胄(1474-1539),字平侯,號西州,府城東廂(今海口市攀丹村)人。唐胄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和教育家,明弘治十五年壬戊科進士,曾授戶部山西司主事、廣西布政使、山東巡撫、北京戶部左侍郎等要職,著有《江閩湖嶺都臺志》、《正德瓊臺志》、《西洲存稿》、《傳芳集》等,對后人研究海南歷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海南青天”美譽的海瑞曾拜他為師,死后被追贈右都御使。
唐胄墓位于海口市瓊山區云龍鎮陶公山南側譚緝坡,坐北向南呈八角形,有八塊石條砌合而成。
唐胄墓早在1994年11月被列入我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被稱為海南第一風水寶地。
盜掘古墓最高可判無期
我國刑法第328條第1款之規定,觸犯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1)盜掘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2)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集團的首要分子;(3)多次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4)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并盜竊珍貴文物或者造成珍貴文物嚴重破壞的。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