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間小小的商鋪里制作出來的藝術品傳遍四方。
傳承難繼成心病
在海口新民西路97號(西門關內)的喜來登商鋪,鋪面里橫吊一幅色彩斑斕、金光閃爍的彩簾。左邊壁柜上擺放著制作好的不同規格、不同“官品”的冠盔,右邊壁柜上則掛滿了各式的龍袍、霞帔等戲服。吳江新的妻子盧霞與她的兩個妹妹正跟她在店里繡龍剪鳳,忙個不停。
進入新世紀后,社會面貌日新月異,作為民間鄉土文化精髓的傳統手工藝品,也在一定程度地受到沖擊。“當年從父親那里傳下來的手藝已經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吳江新說,九十年代自己專門去河南、上海、北京、廣東等地學藝取經,吸取東、西、南、北的民間文化藝術,學習繡紡工藝,現在也時常會翻閱古書,觀看唐、宋、朝代的戲劇和有關圖像,為制作冠盔(帽)、戲服尋找靈感。
不過,最讓吳江新憂心的不是這些,而是冠盔(帽)、戲服手藝的傳承。“要找到合適的傳承人太難了,對這門手藝感興趣的人也越來越少。”吳江新說,父親去世后,自己拉妻子“入伙”,兩位小姨子也被帶入制作冠盔(帽)、戲服的隊伍。妻子心靈手巧,兩位小姨子也精于繡工、裁剪,整體工作有條有理,但是為這門手藝尋找傳承人卻一直是吳江新的一塊心病。
“好在我發現女兒對制作冠盔(帽)、戲服很有興趣,就像我當時一樣。”吳江新笑著說,自己算是后繼有人。但是未來這門祖輩傳下來的手藝能否順利傳承下去,他心里卻沒有底。
海口網5月22日訊
?
相關鏈接:
探訪海口文彩村傳統手藝:慢輪制陶
消失了的鄉村手藝人—補鍋匠
“手藝活”搬上書博會 湖南團首展從編繩開始
海口騎樓椰雕工藝老師傅廣收門徒免費傳手藝
儋州:古鎮手藝人的幸福生活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