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年生(左一)參加瓊星村的志愿服務活動。
基礎設施完善讓百姓生活質量提高
20日,記者走進瓊星村委會羅邊村,嶄新的小平房,干凈順暢的水泥路,幾位村民正在活動中心閑聊。微風吹過,帶來一股田野的氣息,沁人心扉。“以前的路都是泥土路,一下雨,基本上都走不了,交通很不便。”一位村民告訴記者,之前村子交通不便,出去一趟很不容易,如今水泥路通到了家門口,十分方便。
“交通不便也是瓊星村貧困的原因之一,要想富,先修路。”楊年生說,為了修好路,他多次聯系交通部門,向他們介紹瓊星村的特殊情況,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交通部門下發了扶貧資金,將村內的土路鋪上了水泥,實現了“村村通”。除此之外,楊年生還幫瓊星村申請了資金,建設了村文化活動中心,讓老百姓茶余飯后有了個休閑之地。
楊年生組織村干部開會討論問題。
思想轉變讓百姓渴望脫貧致富
“瓊星村位置較為偏遠,村民的思想也較為落后,只要餓不死就滿足了,沒有致富的沖勁,很懶散。”楊年生說,為了轉變村民的觀念,他多次組織鎮、村的領導干部給村民上課,鼓勵他們擯棄懶惰,勤勞致富。同時,加強對村民的技術培訓,讓村民能夠出外打工,有一技之長。“光種地不行,瓊星村的土地比較貧瘠,村里還缺水,所以要鼓勵大家‘走出去’,到外面打工,拼搏奮斗。”楊年生說。
去年,瓊星村貧困戶達117戶,如今,只有18戶,較比之前減少了99戶。據了解,瓊星村已定下目標,爭取明年實現全村脫貧。“看到瓊星村越來越好,我的心情也越來越好。很快,全村村民就能脫掉貧窮的帽子,走上致富的康莊大道。相信瓊星村能更上一層樓,我也會竭盡全力,不離不棄。”楊年生說。
(海口網6月20日訊)
?
相關鏈接:
[脫貧攻堅我們在行動]重慶石柱三樹村的集體夙愿:讓貧困戶的“錢袋子”鼓起來
扶貧方法論:脫貧攻堅的“貴州解法”
搭起連心橋助摘貧困帽 博白縣結親幫扶打響脫貧戰
紅色故都 今朝更好看——“共和國搖籃”瑞金脫貧攻堅觀察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