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加工區前必須更衣洗手。
海口網6月20日消息(記者鄧鈺 攝影報道)正值食品安全宣傳周,6月20日,海口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邀請政協委員、市民代表走入海口大型食品企業琳瑯與海和順實地參觀,近距離了解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以及企業質量安全管理措施。
琳瑯:為食品安全設立重重關卡
琳瑯食品有限公司是海口本地的大型連鎖企業,在全市共有14家分支機構和16家加盟連鎖店,每天制作面包的產量達到2000斤左右,其食品安全至關重要。20日上午,海口市食藥監局和政協委員、市民代表等40余人來到琳瑯食品有限公司的面包制作加工操作區參觀。該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為了保證加工車間的食品不被污染,參觀隊伍想要進入加工車間必須要經過層層關卡。
第一關便是換裝,參觀隊伍被琳瑯的工作人員指引到換裝室內穿上一次性的塑料隔離服,戴上隔離帽以及口罩,腳上還穿上了鞋套。“全副武裝”后,參觀隊伍被帶入清洗區來洗手消毒。車間工作人員介紹,進入操作區必須嚴格遵守消毒程序,洗手時必須用洗手液來回搓手五次后,才能沖洗。沖洗結束后,參觀者被要求用濃度70%的酒精再洗一次手。隨后,參觀人員被帶入風淋室,用30%濃度的酒精對全身進行消毒。經過三重關卡,參觀人員最終進入了操作區。
琳瑯加工區內工作人員井然有序地加工食品。
走入操作區,記者看到,各車間被厚厚的玻璃墻一一分開,車間內明亮整潔,車間中間留有走廊供通行。參觀人員透過玻璃了解各車間內部情況。在存儲原材料的車間內,面粉等制作面點的原材料被整齊堆放。制作面點的車間內,工人們“全副武裝”,井然有序地制作面點。
海口市食藥監局副局長吳銀華表示,市食藥監局高度重視大型食品加工制作企業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經常來到一線指導和監督企業科學規范地加工制作食品。他介紹,琳瑯的操作區中各操作車間布局合理,且衛生標準不斷提升,此外進行操作的工作人員食品加工流程也較為規范。
該企業廠長黃立保介紹,為保障食品安全,琳瑯設立了重重關卡。一是原料關,企業對原材料嚴格把關,索證索票,確保原材料質量安全。二是加工關,對加工車間以及加工人員進行嚴格管理。“我們要求工人們都必須統一穿戴口罩和白色網帽以及膠鞋才能進入車間。為了保證面包的安全衛生,所有工人不得涂指甲油,指甲長度不得多于1毫米。”三是運送關,通過預包裝等措施保證食品在運送時的安全。
海和順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對米粉進行預包裝。
海和順:河粉加工從小作坊走入了大車間
米粉幾乎是海口市民每日必吃的美食,無論是炒牛河或者河粉湯都受到廣大市民的喜愛,然而許多米粉都來自傳統的加工小作坊,存在著原料劣質,制作設備簡陋,偷工減料,配送監管缺失等系列食品安全問題。然而在獅子嶺工業園,有一家名為海南海和順實業有限公司的食品企業正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標準,采用國內先進的設備,按照嚴格規范來對海南米粉進行流水線生產。
20日上午,市食藥監局帶領政協委員、市民代表等一行40余人組成食品安全參觀隊伍來此一探究竟。走入企業內部,記者看到,嶄新的廠房內7條自動化生產流水線正在生產米粉。流水線末端,工人們穿著統一的衣服,戴著防菌口罩,個個動作嫻熟地對生產好的米粉進行預包裝。
該企業廠長姚業發介紹,生產廠房共占地7000多平方米,配有現代化的庫房、化驗檢測室和一個花園式生產生活園區,擁有HHG2000型全自動生產流水線7條。其中化驗檢測室用于對每一批生產的米粉都進行抽樣檢查,特別是米粉所含的水分、酸度、菌落總數、大腸菌群等,這么做一是堅決杜絕不合格的米粉流入市場,二是要求新鮮加工的米粉口感好。不僅在加工流程倍加用心,海和順在尋找原材料時也精挑細選,不僅精選本地的優質富硒大米,還要抽檢每一批采購的大米,防止大米農藥殘留物進入生產流水線。此外,為了保障米粉運送過程中的安全,米粉成品出廠后統一用食用級包裝袋打包。
“跟著食藥監的工作人員到食品生產一線,看清楚了,問明白了,心里踏實許多。”參觀完兩家食品企業后,市民王先生連連點頭稱道。“這兩家企業規范、安全,我們吃起來放心。也希望其他的食品加工經營者也能嚴守食品安全陣地。”
市食藥監表示,正值食品安全宣傳周,該局希望通過此類活動提升市民參與食品、藥品安全監督的意識,并積極通過“12331”熱線參與投訴舉報,共同守護社會食藥安全。
?
相關鏈接:
海南首家"食品安全承諾示范店"揭牌 每年組織復查評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