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赴法國經費肯定不少,從何而來?唐德強說,當時湖南赴法勤工儉學人員的經費主要有5個來源:一是與曾任國務院總理的湘籍名人熊希齡、教育總長范源濂、赴法勤工儉學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和發起人李石曾等聯系,爭取到華工局的貸款。二是熊希齡、范源濂撥借米鹽公款16000元大洋。三是章士釗資助20000元大洋。四是長沙縣知事姜濟寰資助本縣赴法勤工儉學學生每人200元大洋。五是學生自籌。
干雜活當散工 學習社會主義思潮和馬克思主義
據統計,從1919年初到1920年底,全國赴法勤工儉學的人員有1600余人,其中湖南青年346人,僅次于四川378人。而新民學會78名會員中去法國的有蔡和森、蕭子升、張昆弟、李維漢、蕭三、歐陽澤、向警予、蔡暢等19人。
勤工儉學學生在法國干些什么?唐德強說,有的青年先工后學,有的青年先學后工,有的青年邊工邊讀。其中,當時有四五百人進入了70多家工廠,他們完全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和法國工人或華工一起勞動。當散工、干雜活……每天工作后,還要補習法文或學習工藝。
“雖然艱苦,但他們的收獲也比較大。”唐德強說,在法國期間,我國勤工儉學青年受到法國工人、青年、友好人士的歡迎和關切,有些青年開始著重鍛煉自己,接觸工人群眾;有些青年開始研究工人運動和馬克思主義。
新民學會會員在法國非常團結和活躍。1920年7月,以蔡和森、向警予等湖南新民學會會員為主的留法學生在蒙達爾紀召開了著名的“蒙達尼會議”,提出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政黨的主張,并建議命名為中國共產黨。同時,會員們一致贊同將學會的方針確定為“改造中國與世界”。
目前,在新民學會舊址陳列廳,還懸掛有一幅當年新民學會會員在法國蒙達爾紀聚會后合影的資料照片。照片顯示,當時大約有20余名會員參加這次會議,大家穿戴正式,表情嚴肅,造型隨意,“頗具自由風的感覺。”唐德強評價。
此外,蔡和森在法國勤工儉學期間先后翻譯了《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等著作和宣傳俄國十月革命及各國工人運動的資料。
孕育一批共產主義者 一個學會影響了中國的國事和命運
“新民學會這批出國勤工儉學的青年,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唐德強介紹,赴法勤工儉學期間,蔡和森主張組織共產黨,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并與主張無政府主義和“溫和革命”的會員展開討論。他還寫信給毛澤東,闡述了他對建立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方法和步驟。
毛澤東在回信中寫道:“你這一封信見地極當,我沒有一個字不贊成。”
1920年下半年,新民學會的許多會員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后,學會逐漸停止了活動。
3年的時間里,新民學會不僅為湖南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發揮了領導核心組織的作用,也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作了思想理論上的探尋和干部隊伍上的準備。
在革命斗爭實踐中,新民學會前后發展了78名會員,并孕育了一批共產主義者,除毛澤東、蔡和森外,還有何叔衡、羅章龍、李維漢、謝覺哉、向警予、楊開慧、蔡暢、夏曦、蕭三、郭亮等。
正如毛澤東在《西行漫記》中談到,新民學會“后來成為對中國的國事和命運產生廣泛影響的一個學會”。
“‘五四’運動時期的赴法勤工儉學運動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教育發展史上,都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事件。”新民學會會員張國基在《回憶新民學會及在南洋活動情況》中如是評價。
目前,新民學會舊址已被列入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它與岳麓山、橘子洲景區捆綁升級為國家5A景區。每天的前來參觀的游客逐漸增多。
那段湖湘青年赴法勤工儉學的故事不僅將永久陳列在新民學會舊址的陳列廳內,還將永遠印刻在世人心中。
?
相關鏈接:
90歲老革命何如偉:打小立志拿槍打鬼子?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