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立船頭,手持《更路簿》,搏擊怒吼的浪濤,載回南海賜予的豐厚財富……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海南漁民以布為帆,以風為力,駕駛木船,在風浪中捕撈,在小島上棲息,用勇氣甚至生命守護著這片浩瀚蔚藍。
他們祖祖輩輩總結出來的航海經驗,通過口口相傳、紙字承載,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最終形成了汗水與智慧的結晶——《更路簿》。
今天(29日)上午,由省委宣傳部主辦,海南日報報業集團、海南廣播電視總臺、海南省圖片社、三沙衛視承辦的“見證祖宗海南海更路簿”圖片展在省博物館開展,用近200張圖片和圖表,向廣大市民直觀而全面地展示了這種神奇的“南海天書”。
《更路簿》被時代賦予現實意義
《更路簿》是我國海南漁民在南海海域作業時使用的航海手冊,于明代初年逐漸形成傳抄本,記錄了南海海域的100多處地名和重要的海洋資訊。
隨著科技的發展,衛星導航和定位系統日益完善,如今的海南漁民已經不再依賴《更路簿》出海謀生,但作為文化形態而存在的《更路簿》卻被時代賦予了更深層次的現實意義。
如主辦方所說,這次展覽之所以用近200張圖片和圖表對《更路簿》進行詮釋,就是為了讓大家更加了解:中國人民最先發現南海、最早為各諸島命名。海南的漁民早在數百年前,就已經遠赴南海各島礁生產生活,他們用古樸而久遠的《更路簿》向世人證明:南海是中國漁民的祖宗海!
一幅幅圖片看去,一篇篇文字讀來,美麗的歷史畫面在觀眾眼前徐徐展開——海南漁民手捧《更路簿》揚帆起航,前往西、南、中沙群島進行捕撈作業,在各個島礁上挖水井、蓋房子、種椰樹,還修建了媽祖廟、兄弟廟、土地公廟等寄托他們的信仰。
挨家挨戶尋找真實的《更路簿》
“近兩年,《更路簿》開始為人們所知,但大部分人對它只有一個概念性的認知,并沒有特別直觀的感受。”海南省圖片社總經理王軍談起辦展初衷如是說,“人們都說‘眼見為實’,我們在省委宣傳部的指導下籌辦這樣一個展覽,就是為了讓人們通過視覺感受,加深對《更路簿》及其價值的理解和認同。”
記者在現場看到,為了更加立體、全面地展示《更路簿》的內涵,幾家承辦單位各司其職,積極為展覽提供文字、圖片、圖表及視頻,打了一套“組合拳”——
這一邊,用文字把《更路簿》誕生的來龍去脈講得清楚明白;那一邊,用圖片把海南漁民在南海諸島留下的歷史印記清晰展示;還有那一邊,用視頻把省內外相關專家“請到現場”,面對面一般向觀眾講述《更路簿》背后的故事……
展覽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但從創意到與觀眾見面不過短短半個多月時間。“我們傾力投入,確保了展覽如期開展。”王軍說,這其中,最難克服的困難便是如何找到現存于世的20余本《更路簿》并拍攝記錄,“時間緊迫,只能用最笨的辦法,挨家挨戶去尋找和勸說。還好漁民們一聽說我們拍照是為了給大家做展示教育,都非常配合。他們也希望人們對《更路簿》有更充分的認識。”
捍衛南海主權是全體國人的責任
展覽現場,許多觀眾在觀展之余,還愛不釋手地翻看著主辦方影印贈送的盧家炳藏本《更路簿》。航向、風向、潮汐……寶貴的航海信息用毛筆楷書端正地寫在小小的毛邊紙冊子上,有些頁面還印著深紅的私人印章。
“這個展覽辦得很有意義,也很有新意。”祖籍武漢的海口市民張裕貴是特地趕來觀展的。他認為,《更路簿》是很好的歷史證據,里面的一字一句都能表明,中國對南海諸島具有不容置疑的主權,“我十分欽佩海南漁民豁出性命,到海況如此復雜的南海海域耕海作業,他們留給世人的寶貴財富值得后人好好珍惜!”
“這個展覽讓我對《更路簿》有了更為直觀和全面的認識。”看著展板上,廣袤南海經過世代國人的開發與保護,發生了日新月異的喜人變化,海南師范大學教師魏浩十分感慨,“此時此刻我更能深刻地體會到:捍衛南海主權,愛護這片美麗海疆,不僅是三沙人的責任,也不僅是海南人的責任,而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主動扛起的擔當!”(海南日報海口6月29日訊)
目前發現的《更路簿》版本有20余種:
蘇德柳抄本《更路簿》
許洪福抄本《更路簿》
郁玉清抄藏本《定羅經針位》
陳永芹抄本《西、南沙更路簿》
林鴻錦抄本《更路簿》
王國昌抄本《順風得利》
麥興銑存《注明東、北海更路簿》
李根深執《東海、北海更路簿》
蒙全洲口述《去西、南沙水路簿》
蘇承芬祖傳抄本《更路簿》
蘇承芬據航海經驗修正本《更路簿》
蘇承芬獨創到中沙群島的《中沙水路簿》附《東沙水路簿》
王詩桃抄本《更路簿》
鄭慶能藏本《廣東下瓊州更路志錄》
鄭慶能藏本《瓊島港口出入須知》
鄭慶能藏本《瓊州行船更路志錄》
彭正楷抄本《更路簿》
馮澤明藏本《更路經》
黃家禮祖傳本《駛船更流簿》
盧家炳藏本《更路簿》
陳澤明抄本《更路簿》
盧鴻蘭抄本《更路簿》
李魁茂抄本《更路簿》
柯家裕抄本《更路簿》(存目)
符樹萬抄本《更路簿》(存目)
……
?
相關鏈接:
“見證祖宗海 南海更路簿” 圖片展在海口展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