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诰W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诰W首頁 >瓊臺人文 > 藝術與收藏
    用文獻帶動文化,從小眾走向大眾 讓《更路簿》在現代“活”起來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尤夢瑜 時間:2016-06-07 10:47:06 星期二

    ?海南大學教授周偉民在研究更路簿。

    周偉民用于研究《更路簿》的資料。

    《更路簿》手抄本及復印件。

    周偉民與夫人唐玲玲共同出版的《南海天書》。

    更路圖。 (本版照片均由海南日報記者宋國強攝)

      記者?尤夢瑜

      隨著現代航海技術的進步,“動態的發展的”《更路簿》早已在歷史中“停筆”。通過四處走訪與調查,海南大學教授周偉民、唐玲玲發現,現存于世的《更路簿》僅有10余本。

      《更路簿》的重大價值與意義不必贅述,那么,面對如此現狀,我們又該如何采取措施保護呢?

      大名鼎鼎卻又“無人問津”

      《更路簿》的境遇有些尷尬。

      我國對于文獻資料有著明確的分類:古籍(1912年以前)、民國文獻(1912年至1949年)等等。除此之外,可移動文物也有著自己的定義標準。而《更路簿》的尷尬在于,由于現存的版本基本都在私人手中,導致國家在進行古籍、民國文獻普查或是可移動文物普查時,這些《更路簿》是完全“消失”的。換句話說,媒體與學界的關注讓《更路簿》大名鼎鼎,但當人們在全國權威數據平臺中尋找時它卻是難覓蹤影。普查不到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著保護的缺失。

      《更路簿》,作為一個手抄文獻,可按照古籍和民國文獻進行分門別類,即使是不屬于以上兩類的現代的《更路簿》,也可進入公藏機構,列入收藏類別。”省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省圖書館地方文獻與古籍部)主任、副研究館員喬紅霞說。

      雖然《更路簿》已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但這僅是對《更路簿》這項技藝的保護而并非是對這些紙質文獻資源的保護。

      那么,這些尚在私人手中的《更路簿》是否有可能放入公藏單位中呢?

      “對于這種情況,公藏單位可以進行征集。出于尊重老船長們的傳承,可以他們的名字來命名相應的《更路簿》。此外,私人也可以通過與圖書館或博物館這些機構協商進行托管,所有權仍歸私人。私人保管條件十分有限,因此對于這些寶貴的紙質文獻來說最好是能由圖書館、博物館這樣的公藏單位征集或托管,納入國家文獻資源保護體系。專業的機構擁有完善的保管條件及文獻的制度化管理,所以,由它們來保管,《更路簿》的壽命會更長?!眴碳t霞說。

      挖掘深層價值?發展現代學術

      “《更路簿》記載的是航線,但它的意義絕不僅僅就是航線,還有古代漁民的出海情況?!眴碳t霞說,人們應該看到這背后更為豐富的資源。猶如絲綢之路所蘊含的并非只是一條線路上的往來?!半m是航道、線路,但其實已輻射為文化圈。應該以文獻帶動文化,讓《更路簿》這樣的珍貴資源從小眾走向大眾?!?/p>

      當《更路簿》可以從私人收藏轉為面向公眾時,學術研究、展覽宣傳等等都可以讓它在現代“活”起來,同時,人們可以通過對它進行從內容到形式的全面研究,而逐步形成學術類別、知識門類。喬紅霞說:“它所代表的其實是南海文化。輻射開來,水文、生態資源、政治、經濟等等都是可以進行學術研究的?!?/p>

      莫高窟里發現的敦煌文獻承載的內容極為豐富,通過學術組織的研究等已形成敦煌學。省社科聯研究員趙康太也曾表示,得益于周偉民、唐玲玲兩位教授的努力,“也許因為《南海天書》的出現,一門新興的學科——更路簿學會隨之而生”。周偉民在其著作中也有提出基于資料基礎豐厚、擁有學理基礎和學術空間等,可以嘗試建立一門國際性的獨立學科“更路簿學”。

    (編輯:吳茜)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诰W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