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大強 特約記者吳彭保 通訊員陳創淼 鄭峻敬
7月13日,海口市定時定點上門收集垃圾現場會在秀英區海秀街道舉行,僅試行一個月的定時定點上門收集垃圾工作受到主管部門、環衛企業、轄區商鋪、居民的一致好評。這是秀英區敢為人先,爭當“雙創”領頭雁的一個縮影。
由于各城市市情不同,在推進“雙創”工作中,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亦步亦趨意味著只能跟隨別人的步伐之后。
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高爾基曾說,“保守是舒服的產物。”創新則意味著風險,意味著更多付出。秀英區在推進“雙創”工作中,拿出知恥后勇的氣魄,大膽創新不甘人后,多項工作在全市四個區中實現率先與第一。
率先啟動全市第一條“雙創”標準化鄉鎮商業步行街、率先建設全市第一個區級志愿服務中心和窗口單位標準化志愿服務站、率先探索和實施城市綜合管理體制改革、率先建立“雙創”監督員工作站……一串串“第一”的背后,是秀英區廣大黨員干部以辛苦指數換取群眾幸福指數的努力付出。
率先按“雙創”標準啟動長康路改造,讓其成為海口首條鄉鎮商業步行街。
(圖片由秀英區委宣傳部提供)
求突破:讓管理跟上城市發展
城市治理要跟上城市治理的步伐,我市開展的“雙創”對城市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過去一些管理方式和手段難以再適應新形勢,必須在尋求創新突破中探索適合自身的有效管理之策。
以往,海秀街道轄區都是在主次干道擺放較大的垃圾桶,供沿街店鋪與周邊居民投放垃圾,垃圾收集采取的是人力手推車加大型清運車輛在固定線路收集,這種模式存在的弊端就是車輛往返時間較長,容易導致垃圾桶爆桶、清運不及時以及垃圾桶點位地面污水橫流、孳生蚊蠅、垃圾散落等一系列問題,影響病媒生物防制成效。
6月中旬,海秀街道率先啟動定時定點上門收集垃圾試點工作,海秀街道對轄區主次干道現有的垃圾桶分布情況進行全面調查摸底,并登記造冊。同時,為進一步摸索上門收集垃圾的有效方式,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還深入各社區、路段開展調查研究,給沿街商鋪住戶發放問卷進行調查,及時與市民群眾溝通協調。做好信息收集、數據統計等工作。在推進中,重點把握宣傳告知、定時上門收集流程等環節,確保沿街商鋪住戶全面參與,避免垃圾投放重復污染,為轄區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以干凈整潔的市容迎接各類檢查。
“我們削的果皮很容易孳生蒼蠅蚊蟲。垃圾桶離我們店也有一定距離,店里人手少,只能一天倒一次,但各種果皮堆在店里產生異味會影響生意。現在坐在店里就可以等他們上門來收,很方便。”丘海一橫路一家水果店的員工符彥爽對這種定時上門收垃圾的方式很歡迎。周邊福隆廣場的居民反映,自此撤走丘海一橫路上的垃圾桶后,整條道路十分干凈整潔,再也見不到垃圾堆放在桶外、污水橫流等臟亂現象了。
秀英區將城管中隊下沉各鎮、街后,因社區沒有城管執法力量,社區發現違反城市管理行為只能勸導,對一些不聽勸導、屢教不改的上報街道,街道再調派城管隊員前來處理,中間有時間差,讓一些流動攤販等鉆了空子,不能及時查處違法行為。
海秀街道率先嘗試在現有社區網格劃分的基礎上,根據轄區內城市管理現狀與特點,重新調整城市管理網格,并與社區居委會原有網格徹底融合。同時,將城管執法力量最大限度下沉至各社區居委會,由最熟悉屬地情況的社區居委會統一管理、調度和指揮。各社區居委會牽頭,組織城管、環衛、網格員、衛生監督員及社區工作人員共同開展城市管理工作,將日常執法基本工作任務和職責落實到具體單位和具體人員,實施“定區域、定人員、定職責、定任務、定獎懲”的網格化監管,做到網格邊界清晰、責任主體明確,實現城管執法關口前移。
據介紹,在全市推動行政管理和城市綜合執法體制改革中,秀英區在全市率先出臺《管控新增違法建筑舉報獎勵暫行辦法》、《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城管執法隊員著裝管理規定》、成立城管執法督察隊和實施“城管下社區”網格化管理體制,打造城市管理新常態,形成有法可依、有規可循的長效執法機制。把人員編制、財力等管理權項下沉,充分發揮基層鎮(街)作用,有效開展綜合執法和“雙創”工作,推行“公安+城管”和公安、城管、工商、食藥監、聯防、鎮(街)等多部門“六合一”聯合執法,推動“社區+媒體”嚴管重罰的執法模式、“社區+企業”共管共治和成立“問題管家”監督隊等。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海口網] [作者:謝大強] [編輯:林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