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大強 特約記者吳彭保 通訊員陳創淼 王巨昌
曾經占道經營的馬路市場不再堵路堵心了,原來四處“打游擊”的流動攤販在便民生活點有了固定免費的攤位;小街小巷鋪上了水泥路、安裝了路燈,出行更平坦安全了;在社區,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溫暖故事不斷上演……
秀英區開展“雙創”工作一年來,一件件順民意、得民心、惠民生的工程不斷推進。面對自己生活的城市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轄區居民切實感受到,“雙創”是改善生活環境,增進百姓福祉,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人們疑惑的眼神少了、遲疑的態度變了、觀望的姿態沒了,人們對“雙創”的肯定與贊譽,寫在了幸福的笑臉上。
以真心惠民生,以真心換民心。在“雙創”惠民理念的感召下,如今在秀英每一個社區,都是“雙創”的前線;每一位市民,都是“雙創”的主角。不論是市民還是游客,人人都是“雙創”的參與者、實踐者、受益者。
“雙創”為石山互聯網農業小鎮添彩,成美麗鄉鎮建設的耀眼“明星”。
(圖片由秀英區委宣傳部提供)
聽民聲:從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抓起
秀英區通過深入開展“雙創”工作,從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抓起,從群眾還不滿意的地方改起,改善城鄉環境,提高民生發展水平,創造文明和諧生活,讓廣大群眾從創建中得到實惠、看到變化,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嚴。
院內雜草叢生、垃圾遍地、污水橫流,居民亂搭亂建,租給外來人員,還有不少居民飼養家禽,臭味撲鼻……這是海秀街道儲運小區整治之前的亂象。“以前老鼠、蚊子特別多,我們都不下來玩,因為沒場地還又臟又臭。”68歲的江韻華阿婆對以前小區的臟亂差印象深刻。
因環境衛生臟亂差嚴重,居民不斷投訴,媒體也屢屢曝光,但由于該小區長期無人管理,加之居民“等靠要”思想突出,缺乏自覺維護意識,儲運小區成為了名符其實的“三無”小區。去年7月底海口市“雙創”工作啟動后,秀英區將儲運小區被納入首批“三無”小區改造示范點。對小區環境衛生大整治,同時對小區亂搭的建筑全部拆除,再對小區進行綠化、美化、亮化。海秀街道工委書記孫副林表示,政府先后投入超過150萬元給小區新修道路、安裝路燈、修建籃球場、搭建停車棚、創建文化室等等,底改變了小區的面貌,使小區煥發新的生機。
“現在小區環境漂亮,空氣也好,一些新建的小區也比不上,我們真的很感謝政府。”江阿婆稱,如今她愛下樓散步了,平時就坐在樹下的休閑石椅與鄰居聊天,還可以到小區文化室看書學習,到了晚上小區里有廣場舞等文娛活動。“以前嫌小區亂,把自家房子租出去的居民,現在都搬回來居住了。”
一條既亂又臟的鄉村道路華麗轉身為繁華的商業步行街,長流鎮長康路在“雙創”中的巨變,讓群眾最真切的感受到“雙創”帶來的實惠。這也是秀英區在開展“雙創”工作中,直面群眾反映強烈的“難題”入手,傾聽民聲,迎難而上的結果。
長康路本是長流鎮美德村通往康安村委會的一條“村道”,因長流經濟發展,人流量急速巨增,“村道”兩旁的居民嗅到了商機,各自讓出部分自家土地擴大了路面,逐漸形成了繁華的商業街。但伴隨著繁華,臟亂差的環境也隨之而來:道路兩邊亂搭亂建,占道經營嚴重,高峰時段居民出行異常擁堵,加上道路年久失修、路面破損嚴重;排水設施陳舊,雨天積水嚴重,污水橫流;各種管線交織成“蜘蛛網”;街道立面、廣告招牌雜亂無章、缺乏美感……
秀英區把長康路列為首批小街小巷改造示范點,于去年底順利完成長康路的升級改造。改造好的長康路建筑立面翻新了、店鋪招牌統一了、道路寬敞了、沒有占道經營了、商家更自覺維護環境衛生了,長康路通過“雙創”得以鳳凰涅槃,以嶄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海口網] [作者:謝大強] [編輯:林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