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濱濂社區商業街,道路兩邊商鋪林立,電動車停放整齊,各類業態齊全。據介紹,該“15分鐘便民生活圈”總長504米,區域內有診所、小百貨、水果店、茶店、修車店、縫補店、小餐館等各類店鋪176間。
“別說15分鐘了,出門 5分鐘就能解決上學、看病、購物等很多問題。”居住在濱濂村五里的林大姐切身感受到便民生活圈帶來的便捷。
點贊有之,建議也有之。居民陳先生建議,在構建便民生活圈時,一些門面數量要根據周邊居民消費等因素有所控制,避免同類業態扎堆,而占據了本應屬于其他便民業態的空間。
“小巷現在很整潔,店內東西擺放整齊,客人多了,我們的收入也提高了。”經營雜貨店的老板姚麗婉喜笑顏開,她來自瓊海,在濱濂村經營多年生意,如今已經完全融入當地生活,成為了濱濂人。
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的過程中,在社區幫助下,不少商戶積極升級改造,陸續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居民的視線中。胖姐正宗川菜店老板羅先生正在對店內進行改造,玻璃廚房打造的“明廚亮灶”初具雛形,粉刷過后的墻面讓小店煥然一新。“希望店重新開張后,生意更好一些。”對于未來,羅先生信心滿滿。
結合城中村流動商販多的情況,濱濂社區針對生活有困難又有需求的家庭,特別是支持“雙創”工作和社區工作的群體,安排進駐經營,既解決了城市管理的難題,又促進了就業、保障了民生。
長效管理機制,這里沒有“外來人”
目前,濱濂社區已制定出臺衛生評比制度、樓棟長責任制、文明家庭評比、“庭院三包”責任制等長效管理制度,廣泛發動居民群眾積極參與“雙創”、參與社區建設,達到長效管理的效果。
和許多城中村一樣,由于外來租客較多,外來人口管理曾是濱濂社區一大難題,環境衛生難以落實到個人,為此,該社區確定了管理工作要從房東做起的工作思路。
每個樓棟設一名樓棟長,由房東或管理人擔任,樓棟長同時擔任房屋的“雙創”責任人,負責樓棟內外的環境衛生、文明宣傳、治安消防等監督管理工作。其中,樓棟長通過對棟內的出租房屋和流動人口進行管理登記,從而掌握本樓棟內每戶居住人員基本情況。
穿行在濱濂社區的大街小巷,留意之下會發現每家每戶都張貼了衛生公布牌,上面寫有房東、評比等級并具體到門牌號。對于等級達到“優”的住戶,社區將給予獎勵。
濱濂北社區副主任王仕貴介紹,該社區正在加快推進商業街立面改造提升工程,統一粉刷外墻、制作店面招牌,將打造風格一致、整潔美觀的特色示范街。此外,還將在濱濂村三個村口和主要道路,設置便民服務點和商業網點分布示意圖,方面群眾生活。
由于城鄉居民素質和衛生習慣差異較大,不少人缺乏應有的文明意識,使“臟亂差”現象一再反彈。王仕貴表示,為此社區組織了54名志愿者進家入戶宣傳,通過廣泛且深入的宣傳教育,提升居民的參與感和主人翁意識。
“大家的素質都提高了不少,雖然還有個別人隨意亂丟垃圾,但是勸說之后都會主動配合。”陳秀喜是海口龍馬環衛公司的一名清潔工,每天早上5點出門清掃濱濂社區道路上的衛生,她期待著,未來這片熟悉的社區在眾人同心協力下,會變成更加美麗的家園。
(海口網8月25日訊)
?
相關鏈接:
“記者巡街”走進海口龍華區濱濂村 家門口享便利生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