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社會熱議遼寧省綏中縣“野長城被抹平”一事,國家文物局日前派出調查組赴現場調查。27日,該局在京公布遼寧綏中錐子山長城大毛山段搶險工程現場調查結果,表示該工程中使用的‘三合土鋪平夯實’(即‘抹平’)措施,存在洽商過程不規范、記錄不完整等問題,且此措施對錐子山長城大毛山段歷史面貌造成了嚴重影響。
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副司長、遼寧綏中錐子山長城大毛山段搶險工程調查組組長陸瓊說,該工程實施過程中確實存在摻用水泥的情況,涉及墻體“抹平”有3個標段,總長度約780米。
調查組專家表示,長城保護中可使用可靠、安全、有效及可再實施性的新技術和新材料進行加固和維修,實現牢固長城墻體目標。但由于缺乏實驗證明,像遼寧綏中錐子山長城大毛山段搶險工程中使用“抹平”措施,對長城古樸、自然的歷史面貌造成嚴重影響,違背《長城保護條例》中關于“長城的修繕,應當遵守不改變原狀的原則”。
關于工程審批程序是否規范,陸瓊表示,經調查,該工程設計方案審批手續依法合規,相關單位資質符合要求,工程管理履行了《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規定的“立項、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及驗收管理”相關程序,招投標及委托程序未發現明顯違反相關法律的情況。經過現場核實,該工程基本達到搶險加固的目標,解決了因自然人為因素影響、特別是長期水患引起的長城墻體以及敵臺等單體建筑結構失穩、存在進一步坍塌、損毀隱患的問題。工程完工至今,該段長城尚未發現新的坍塌、損毀險情。
當日,調查組還公布了此次調查的處理結果,包括責成遼寧省文物局重新組織專家全面查找工程問題,初驗合格后報國家文物局進行竣工驗收;責成遼寧省文物局對事件相關責任單位和主要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處理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建議國家文物局將此次事件調查、處理情況向全國通報;建議國家文物局督促長城沿線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對正在實施的長城保護維修項目進行排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并將長城保護維修項目抽查作為正在開展的“長城執法專項督察”的一項工作內容。
此外,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表示,事情發生后,國家文物局同樣在反思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工程中,我們在審批后缺乏后續的監管和跟蹤,存在著檢查缺位、不掌握工程實施情況等問題。通過此事,國家文物局將舉一反三,切實解決一些突出的問題,保護好這份民族珍貴的遺產。(參與記者:趙洪南)
?
?
相關鏈接:
“最美野長城”劇情為何反轉無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