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區水市鄉水市村境內,一條百年老街曾是云、貴、川三地販賣騾子、馬、牛的集散地,如今已是村民發展鄉村旅游的寶貝——它就是帶有紅色記憶的水車坪老街。
????10月12日,記者跟隨“長征路上奔小康”重慶全媒體走轉改采訪團前往水市村,目睹了當地依托紅色文化,闖出脫貧新路的幸福景象。
????做旅游?首先保護紅軍樹
????記者在水車坪老街走訪時,不得不裹著厚厚秋裝——這里氣溫相當低,讓人不禁感到一絲寒意。眼前的老街有些冷清,77歲村民楊巨祿抱著外孫站在門前感嘆:“這些年,村里年輕人大部分外出打工了。不過到了明年,愿意回家做生意的不會少,到時候就能團圓了。”
????楊巨祿帶著記者進屋,指著門后一塊石墩說:“這是賀龍當年在老街練功時用的石墩,父輩叮囑傳承下來的,準備捐給鄉政府放進賀龍陳列館。”
????百年老街會變成什么樣?水市鄉人大主席王開林告訴記者,有關這條老街的專項打造計劃最近就要啟動,老街戲樓、四合天井院落、三圣宮將最大程度修繕還原,還要建一處賀龍陳列館,為游客再現賀龍4次來此的場景。
????走進老街深處,一棵百年皂角樹枝繁葉茂出現在眼前,高約14米,樹冠冠幅達10余平方米,當地村民稱之為紅軍樹。王開林說,要做好紅色旅游,首先要悉心保護好這棵樹。幾年前,紅軍樹前新建起廣場和紀念亭,成為當地紅色旅游地標,也成為黔江區紅色教育基地之一。
????促發展?政府扶持農家樂
????水市鄉有天然氧吧之稱,距城區50公里,平均海拔1200余米,夏季平均氣溫22.5℃,森林覆蓋率73%。憑借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當地依托紅色文化,近年成群興辦鄉村農家樂,主推紅色避暑休閑游,助推村民脫貧致富。
????水市村2組離水車坪步行15分鐘左右,如今打造成該鄉農家樂一條街,也是當地高山移民搬遷集中區域,街道彩旗飄飄,村民們手拿潔具,打掃著門前衛生,小心呵護共同家園。
????“村民從高山搬下來建新房,多虧政府有扶持,開農家樂還拿到了扶持金,脫貧致富不能光靠政府,村民也要盡心盡力干活。”四季農家樂老板笑呵呵地對重慶晚報記者說。
????重慶晚報記者了解到,當地政府為鼓勵村民開農家樂,給出的扶持政策著實豐厚:高山移民搬遷戶,每戶可申請1至3萬元扶持金;開農家樂一旦電視、床位等設施通過驗收,每家可拿1至2萬元補貼金;農家樂外墻由政府統一裝修;建卡貧困戶開農家樂,可分段獲得補貼金;房間增設配套衛生間,也能申請資金補助……
????當地幾家農家樂老板告訴重慶晚報記者,去年起,村民創業激情高漲,每家都有新想法新打算,明年夏季游客來避暑,肯定會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賣產品?引入互聯網思維
????民俗文化廣場設置在距農家樂一條街約100米處,一棟新修不久的樓房,掛上了“鄉村旅游游客中心”牌匾。該中心負責人、水市鄉商委干部楊愛華告訴重慶晚報記者,去年8月開始,他和返鄉創業者一起將互聯網思維融入當地鄉村旅游,闖出一條旅游脫貧新路。
????楊愛華說,他選擇在市扶貧辦搭建的“網上村莊”平臺上注冊,將當地農家樂信息發布上網,同時將當地喬巴菌、野生天麻、土雞蛋等特產通過網銷渠道外銷,幫助村民增收。
????“就拿我自己來說,今年我家網銷農家樂和土特產,所掙毛收入已有11萬元。”楊愛華說,水市村今年依托紅色旅游,已實現全村脫貧;目前水市鄉開設農家樂100余家,今年以來已接待游客12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2900萬元;利用網銷平臺,已實現農副產品交易額140余萬元。今年,該鄉計劃完成168戶627名貧困人口越線脫貧。
????多知道點
????賀龍四到水車坪
????據水市鄉有關記載,1914年秋天,賀龍一行來到該地販山貨、買騾馬,在當時牛馬集散地水車坪老街住了10天客棧,宣傳革命思想。1916年,賀龍組建千人農民革命隊伍,為加強民軍裝備,當年8月他再次來到該地大量收購騾馬。1917年冬的一天深夜,賀龍第3次來當地過夜,次日踏上革命新征途。1934年5月6日,賀龍率領紅三軍攻打彭水,第4次來到該地,并在該地皂角樹下召開誓師大會。
?
相關鏈接:
海口不斷豐富旅游產業內涵 鄉村休閑游成旅游亮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