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朱柳融 攝??
中新網10月25日電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副司長蔣瑋今日表示,在供養特困人員方面,這些年對農村供養服務機構投入很多,但是實際運行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非常尷尬的局面:一方面床位數在增加,另一方面面臨著“一床難求”,同時床位又在空置的問題。
民政部今日舉行發布會,公布并解讀《特困人員認定辦法》,并答記者問。
蔣瑋說,按照14號文件規定,認定特困人員后,還要對特困人員開展生活自理能力評估,然后才能確定救助供養標準。過去的農村五保對象的供養制度在建國以后就已經建立了,實施這么多年來,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整個財政保障體制也由村集體經濟到鄉鎮三提五統,最后到財政供養,制度在不斷進步,政府責任在不斷強化。
蔣瑋介紹,在供養方面,這些年我們對農村供養服務機構投入了很多,比如說民政部利用福彩公益金實施的“霞光計劃”就是針對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的建設改造開展的。但是實際運行過程中,我們也面臨著一些非常尷尬的局面,一方面我們的床位數在增加,另一方面我們面臨著“一床難求”,同時床位又在空置的問題。
“這需要我們在供養服務機構的有效的供給上進行改革”,蔣瑋說。
過去對特困人員的供養方式主要取決于本人的意愿,愿意集中供養就到機構來,愿意在家的就分散供養,即一種是集中供養,一種是分散供養。現在提出一個倡導性意見,鼓勵生活有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員在家分散供養,而優先把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員集中供養起來。
蔣瑋解釋,“一床難求”并不是說沒有床位,而是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員沒有床位和護理人員。對于一些想住進來的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敬老院沒有專業的護理人員,沒有辦法提供對生活不能自理人員的照料服務,所以沒有辦法接收,此外也限于硬件設施的限制。
所以國務院在14號文件里,專門對優化供養服務提出了一些改革的舉措。下一步民政部將優先把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目前已經在一些省份開展試點。
?
?
相關鏈接:
聚焦農村危舊房改造:農民寧可欠債也要蓋大房子?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