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1400億元,同比增長5.9%;9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8243億元,同比下降0.7%,該數據是自2015年2月以來的首次下降。
據財政部分析,稅收下降主要受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政策減收效應顯現等因素影響。應該說,“營改增”結構性稅改值得肯定,同時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我國自2014年經濟進入新常態后,稅收受周期性波動與增長階段轉換因素疊加的影響,不僅短期內增收壓力加大,從中長期看,正逐步進入增速換擋、結構轉型、稅制優化的新階段。筆者認為,我國稅收增速出現下降是一種正常現象,且從中長期看,稅收將呈穩中趨緩態勢。
上述判斷主要基于三方面因素:首先,經濟下行壓力依然持續,全球及中國經濟要走出低迷態勢仍需時日。國家統計局最近公布今年三季度經濟數據顯示我國經濟呈止跌企穩態勢,如三個季度GDP都為6.7%,它表明我國經濟仍處低迷區間。且這種低迷趨勢緣于國際經濟疲軟,以及我國經濟面臨“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等供給側改革壓力,加之國企改革進入深水區,完成這些改革任務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稅收增長的基礎仍不牢固。
其次,我國結構性減稅任務重、壓力大,建立全面適應中國經濟運行的稅收體制仍任重道遠。2014年以來我國加大了結構性減稅力度,這些結構性減稅措施僅今年就減稅5000億元以上,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未來稅收增長的壓力。而且,目前我國間接稅占稅收比重過高,接近60%,依然高于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水平;其比重過高可能加重下游企業及最終消費者的稅收負擔,也容易影響到政府借助減稅精準發力的效果。顯然,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財稅體制改革將在結構性減稅基礎上逐步展開并不斷深入,如財產稅、個人所得稅等改革也將拉開大幕。
再次,我國稅收地區、行業結構有所改善,但增長動力有減弱趨勢,提振動力不是短期內能做到的。2014年以來,我國稅收分地區和行業的收入結構有所改善,但由于煤炭、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增長繼續放緩,工業品價格持續下跌,企業利潤增長緩慢,導致相關稅種收入顯著下滑。據相關資料,近年全國煤炭開采、石油加工、黑色金屬冶煉行業稅收都呈下降之勢,這是導致以資源性行業和傳統制造業為主的中西部地區稅收增長放緩的重要原因。
當然,上述因素只是導致我國稅收中長期穩中趨緩的力量,但并不能據此看空我國未來稅收增長的基礎和潛力。一方面,“互聯網+”推出,汽車、電子通信類產品消費的較快增長,以及網購、電子商務等新業態的良好勢頭有力推動了服務業增值稅及汽車行業相關的消費稅、車輛購置稅等稅種的增長。另一方面,從長期看,隨著我國經濟進一步由工業主導型向服務主導型轉變,及“雙創”經濟戰略逐漸顯效,未來我國第三產業無論增長速度還是占GDP比重均將進一步超過第二產業,相應地第三產業稅收增長及占比也將繼續提升,這將推動我國稅收結構從過去以第二產業為主向第三產業為主轉變,為稅收長期穩定增長奠定堅實基礎。只要政府認真做好稅收的“加減法”,推動產業結構、需求結構的優化升級,就能夠實現稅收結構的優化和稅收收入的可持續增長。
?
?
相關鏈接:
年薪12萬為高收入群體要加重稅收? 財政部專家辟謠?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