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關于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健全包括個人所得稅在內的稅收體系,逐步建立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進一步減輕中等以下收入者稅收負擔,發揮收入調節功能,適當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力度。”
這些內容一出即引發社會熱議和媒體廣泛報道。有媒體據此報道稱,年收入12萬以上的人群將被作為高收入人群進行重點調節,此觀點一出社會一片嘩然,不少人紛紛在網上吐槽12萬元這一“高收入標準”。最終,這一熱點事件以新華社引用稅務專家觀點進行辟謠而終結。
拋開12萬這一標準的準確性不說,公眾對于“12萬收入分界線”的關注其實反映了當下很多人對收入分配不公的焦慮。但要解決收入分配不公問題,單靠稅收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真的要打個問號。
“12萬”之爭反映公眾收入分配焦慮
仔細閱讀國務院發布的《意見》就會發現,其內容主要著眼于調節收入分配,并沒有提出高低收入的劃分標準,社會上廣為流傳的“12萬標準”缺乏依據。我國從2006年開始,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義務人自行申報個人所得稅,不少媒體的報道正是依據這一定義推測出的高收入“12萬標準”,但這一標準是否適用于十年之后的情況卻有待討論。
從另一方面看,“12萬收入分界線”之爭反映了公眾對于收入分配不公的焦慮。目前,我國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已是不爭的事實。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雖然經過連續幾年下降,2015年我國的基尼系數仍然高達0.462。
所得稅在調節收入分配方面是最重要的稅種,但是所得稅是在初次分配基礎上的二次調節,如果初次分配本身就十分不公平,所得稅能起到多大的調節作用就要打個問號。
那么問題出在哪里?其實最重要的是政策目標的問題,個人所得稅的目標到底是什么?所有的稅種都有籌集財政收入的功能,只要承認稅收的存在,客觀上就有調節的功能。那么個人所得稅的定位是什么?如果定位于公平,那么在最終結果上就要讓高收入者的稅負比低收入者更高,這是一個常識問題。但是現實是復雜的,考慮個人所得稅的定位時,國家治理與地方政府主體稅種的因素恐怕繞不過去。
調節收入分配單靠稅收難做到
當前,要求稅收政策進一步發揮公平收入分配作用的呼聲非常高,但是稅收政策并不是萬能的,只有對稅收政策在公平收入分配中的優勢和局限性加以充分認識,才能揚長避短,更好地發揮稅收的調節作用。
稅收政策是國家的一項政策手段,任何一種政策都存在局限性,稅收政策也不例外。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三大類稅種在公平收入分配時各有不同的效果,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流轉稅最終由消費者承擔,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彈性要小于奢侈品的需求彈性,因此稅負主要由中低收入者承擔,這對收入分配起到逆向公平的作用。另外,由于流轉稅普遍采取比例稅率,所以隨著收入的增加,流轉稅具有累退性,低收入者的稅負要高于高收入者。
如果國家的政策目標偏向于促進社會的公平,那么所得稅、財產稅等直接稅就會成為國家的優先選擇。
不過,單靠稅收調節收入分配作用仍是有限的,政府干預經濟有多種手段,稅收政策只是其中之一,各種政策各有所長。筆者以為,應當在宏觀經濟目標的指導下制定具體的經濟政策,制定政策時要做到統籌考慮,使各種政策能夠協調配合形成合力,減少政策間相互掣肘的情況。在稅收政策調節高收入的同時,更應當關注財政支出在增進低收入者福利方面的作用,使宏觀經濟政策在收支兩個方向同時發揮公平收入分配的作用。
個人所得稅不能取消
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占稅收收入的比重一直很低,始終在10%以下,那么如果個人所得稅只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小稅種,個人所得稅到底還該不該存在?有學者就建議,在當前經濟局勢下,應該暫停個人所得稅,擴大這一部分消費主力人群的消費能力。
筆者以為,個人所得稅不能取消。從調節收入分配的角度看,雖然我國個人所得稅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不盡如人意,但是也沒有更好的稅種能代替它。在目前的稅制結構中,最有潛力去調節收入分配的還是個人所得稅;從稅制結構發展規律的角度看,由間接稅為主體演變為直接稅為主體是發展趨勢,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提出“完善地方稅體系,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個人所得稅則是重中之重。但目前需要做的不是取消掉這個最有潛力調節收入分配的稅種,而是讓它真正發揮出調節作用。方向也很明晰:降低低收入者稅負,適當提高過高收入者的稅負,真正做到對全口徑收入征收,改變目前分類征收的局面。
另外,個人所得稅的調節重點不應當落腳到工薪階層上,所得稅不能蛻變為“工薪稅”。不過,應當認識到,既然要調節收入分配,那么對收入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高低劃分就是必然的。需要強調的是,這里的“收入”,不能僅僅是工薪,應當是全口徑的收入;高低收入的劃分標準,也應當考慮到地區間的差異性。(中新經緯APP)
作者 汪昊(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副教授)
任致偉(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博士研究生)
【專家簡介】
汪昊,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副教授,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及橫向課題多項,出版專著兩部。任致偉,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博士。
?
?
相關鏈接:
評論:稅收結構優化重于收入增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