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月底前直播收債,看過來》的帖子在海南省工商職業學院貼吧發表,引起網友討論。發帖人“一丟丟97”在帖子里宣稱討債,并將“欠債”人身份證信息、就讀學校、專業、年級、工作單位、上司姓名等信息全部公布。記者在海南大學、海南師范大學、瓊臺師范學院等高校實地調查后發現,“校園貸”在我省各高校有不同程度的蔓延,而學生價值觀、消費觀不正確,進而憑借“校園貸”超前消費、過度消費。
討債疑云海南一高校生欠債遭網上討債
關于還錢,發帖人表示:“辦法多的是,不怕不還錢的,只要敢借就要有種經得起不還錢的后果。等到借到錢真的不還的時候,自然會有人讓你們還錢。”語氣強硬,引起網友討論。網友“able·羽”稱:信貸機構(公司/平臺)是否也應該為沒有進行風險評估而負責?高利貸合法性,違規違法怎么處理,這都是問題……
27日至28日,記者多次撥打網帖所公布的欠債學生號碼,但無人接聽。28日下午,海南省工商職業學院學生處處長陳立麗表示,目前正在核實借款學生的身份,如果情況屬實,將協調該學生還款,必要時通知家長,建議雙方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記者走訪我省高校生用校園貸過度消費
27日,記者走訪海南大學、海南師范大學、瓊臺師范學院、海口經濟學院等高校,據在校學生介紹,“校園貸”在海南各高校有不同程度的蔓延。
瓊臺師范學院大三女生小劉透露,曾經使用“趣分期”、電商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手機和電腦。“我們額度低,一般就兩千元左右。想買東西但生活費不夠時,就可以先買,下個月再還上,壓力不會太大。”
海南師范大學小學教育專業的女生小符則透露,每個月生活費800元,在同學當中屬于“經濟來源較少”的。“我一般不化妝,購買生活用品比較便宜,所以不會覺得拮據,但有的同學經濟壓力大。”小符透露,身邊也有過度消費的同學,但目前沒有釀成太尷尬的局面。“我們師范院校很多同學都會出去兼職家教,一節課二三十元,每周一般會有一兩百元。”小符認為,校園貸可能會刺激超前消費、過度消費,但對于需要創業的同學來說,也許是一場及時雨。
海南工商職業學院的大三男生王同學則透露,對于男生來說,校園貸的功效主要在于購買數碼產品。“數碼產品往往最吸引男生的注意力,但這些東西貴,我們難以承受,只能走一些所謂的‘捷徑’。”
“我用過唯品會的‘唯品花’買過東西,不需要任何抵押和條件。”海口經濟學院一位女生透露,由于綁定信用卡就可以使用該平臺貸款購物,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自己的消費,將經濟壓力轉移到下個月。
校方尷尬校園貸平臺眾多難以掌控
瓊臺師范學院今年出現了兩例因為學生借貸過度無力償還的事件,涉事學生包含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該校學生處處長謝睿介紹:“校園貸已經在學校群體中顯現,學生群體中使用校園貸的現象不少。今年涉事的男女生以卡養卡,在自己信用卡已經透支的情況下拿別人的銀行卡借貸的也有,最終導致欠下近2萬元和6萬元的金額,對于學生來說,根本無力償還。”據透露,這兩名學生最終向公安部門報案,學校告知家長進行賠償。“學校定期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宣傳引導和防范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讓他們學會理財。”謝睿透露,學校不主張學生提前消費。由于借款平臺多,學生私下借貸途徑多,學校難以掌控,一般在事發后才了解學生的借貸情況。
海南省工商職業學院相關負責人潘老師介紹,目前校園貸在海南高校確實有蔓延,而學生借貸多是因為過度消費,主要是購買數碼產品。“學生辦了多少張卡,借貸了多少錢,我們沒辦法查到具體數目,往往事發后我們才能獲知學生的借貸情況。”潘老師說。
海南大學各院系針對校內出現的違法借貸活動,多次組織師生召開緊急會議,加強宣傳引導。今年9月,海南大學法學院還組織學生簽名抵制無抵押非法借貸。
資料顯示校園貸平臺發展迅猛
“校園貸”是今年見諸媒體的熱門事件之一。網曝內地高校學生通過校園金融平臺獲取無抵押貸款多則高達數十萬元,當無力償還時甚至跳樓自殺,釀成悲劇。
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調查了全國252所高校近5萬大學生,并撰寫了《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調查顯示,在彌補資金短缺時,有8.77%的大學生會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網絡貸款占了近一半。只要是在校學生,網上提交資料、通過審核、支付一定手續費,就能輕松申請信用貸款。大學生金融服務成了近年來P2P金融發展極為迅猛的產品之一。
校園貸通常分為三種:一是專門針對大學生的分期購物平臺,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還提供較低額度的現金提現;二是P2P貸款平臺,用于大學生助學和創業,如投投貸、名校貸等;三是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提供的信貸服務。
相關資料顯示,校園貸的市場主要分布在二、三線城市,急速膨脹的消費欲望促使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尋找貸款平臺,甚至是民間高利貸。客觀上,校園貸的出現擠壓了“毛細血管”式的線下高利貸。
家長擔憂必須嚴格把關校園貸
走在椰城,不少電梯內廣告牌關于“花唄”“還唄”等借貸平臺的宣傳廣告并不鮮見。關于校園貸導致的一系列現象,椰城家長不無擔憂。“應當對借款資質把得嚴一點,貸款額度限制得小一點,如果學生貸款后能及時還款,信用較好的情況下方可繼續貸款。”市民劉女士表示,作為家長,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是一方面,但孩子總會走上社會,希望能有一個規范的大環境。
有市民認為,以卡養卡是導致學生陷入無法償還僵局的重要原因,必須限制誘惑力極強的校園借貸。“必須加強貸款用途的審核。”陳先生認為,有的同學可以能是為了創業,那么貸款時候必須提供相關材料。
律師說法管控校園貸重在預防
海南國島律師事務所曹開旺律師表示,網曝“收債”帖子,從法律層面講,發帖者侵犯了他人隱私權,但借貸者難以維權。“一是欠債還錢本來天經地義;第二,網絡發帖,很難找到發帖的人,即使使用法律手段維權,也不能構成訴訟的條件,但網絡傳播速度快,帖子發布后,被公布信息的人受到的傷害難以遏止。”曹開旺認為,網絡發帖報復不能及時還貸的借貸者,目前還只能停留在道德層面的譴責,不構成違法立案條件。
曹開旺認為,校園貸如果引導得力,對于急需資金的創業者來說,是非常有利的;但學生尚未踏入社會,心智成熟度欠缺,對自己行為將帶來的后果缺乏準確預估。
“要管這種現象,主要在于‘防’。”曹開旺認為,學生應當自立自強,教育部門則要發揮職能,多作宣傳和引導,家長也應當關注時事,以身作則,協同學校幫助孩子樹立正確三觀;同時,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宣傳,讓已經受到傷害的人現身說法,并對規范的助學、創業貸款途徑進行宣傳,多渠道引導學生合理借貸。
相關資料顯示,銀監會強調,目前對校園網貸采取“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針:要求暫停涉及暴力催收、發放高利貸等違法違規業務,按照管理規定移交相關部門,整改存量業務;加強教育、規范引導。
?
?
相關鏈接:
校園貸款坑爹坑同學 大學生背負百萬債務欲跳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