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海(左一)在蔬菜大棚里和貧困戶陳以雄交談。 記者 謝大強 攝
海口網11月1日消息(記者謝大強 通訊員陳創淼 王巨昌)李桂海是海口市外事僑務辦的一名干部,2012年他以黨建指導員的身份被組織選派到秀英區東山鎮馬坡村,這個貧困的村莊因他的到來,一天天發生改變。在推進精準扶貧工作中,李桂海本可以結束2年掛職鍛煉期回到城市工作,但因為群眾舍不得他走,加上組織希望他留下來,如今他成為馬坡村“第一書記”,把自己一腔心血花費在整村推進扶貧工作中,“只要群眾不脫貧,我就不挪窩。”
貧困戶冷暖掛心上
10月30日下午,李桂海和村黨支部副書記陳善春來到精準扶貧戶陳善柳家走訪,當看到陳善柳借住叔叔家的一間房內空蕩蕩的,沒有一件家具,當即趕到定安縣城定購了一張1.5米的木床,一個三門衣柜,一張桌子,并叫店家送上門幫助安裝。
今天(10月31日)上午,海口降溫降雨,想到陳善柳沒有御寒的衣物,李桂海買來棉被、毛巾被、草席、幾套新衣服等,和陳善春一起將衣物給陳善柳送上門。陳善柳不在家,其叔叔陳仕安稱他出去找散工干了。
37歲的陳善柳孤身一人生活,身體有病,幸得叔叔一家照顧。針對陳善柳的實際,政府對他進行了社會兜底扶持,每月有340元的補貼。記者見陳善柳原居住的一間祖屋房頂瓦片殘缺不全,因漏雨無法居住。李桂海說,陳善柳家的危房已列入明年改造計劃。
“每次李書記來就進屋查看,了解生活情況,他對侄兒太關心了。”陳仕安說到,李桂海對貧困戶的幫助,讓大家感受到了來自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溫暖。
發動貧困戶入股當股東
50多歲的貧困戶陳以雄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受傷,且孩子尚小。李桂海給他家定制的扶貧方案是,對已上學的一個小孩扶學,同時扶持4頭黃牛,另外動員陳以雄拿自家1.6畝土地入股村里成立的眾人品瓜菜種植合作社;協調鎮政府聘請他負責馬坡洋蔬菜產業園牛羊管控巡查,防止牛羊破壞種植的蔬菜,為此每月有1000元的工資。
過去一直被生活重壓愁眉不展的陳以雄,如今家庭經濟一天天好轉,笑容天天掛在臉上。“我家多虧了李書記的幫助,他三天兩頭就來我家看望。”李以雄說,他家原來居住在危房里,在李桂海的幫助下,如今由政府補貼6萬元危房改造資金建起了新房;他有時還到合作社菜地干工,加上牛羊管控巡查工資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現金收入。
馬坡村地處馬坡洋蔬菜產業園的核心區,李桂海利用這一優勢,為村莊制定了產業扶持長遠規劃。在他的發動下,如今馬坡村7戶精準扶貧戶已有5戶加入了瓜菜種植合作社,村里建起450畝的蔬菜大棚。對有貧困戶加入的合作社政府重點幫扶,先后為這些貧困戶參加的合作社送去蒜苗、冬季瓜菜苗、肥料等。協調鎮政府對村里500余村民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幫助轉移200多村民到合作社或蔬菜種植企業就業。
吃住在村成“村民”
派駐馬坡村4年來,李桂海吃住在村里,把自己完全當成了村里的一員,很多個周末因放心不下村里的工作而放棄回海口的家。
臺風“莎莉嘉”來臨前,李桂海提早部署防范,他和村干部一道值班,冒雨到南渡江邊查看洪峰,當晚在停電的情況下,摸黑進村轉移群眾,連續工作18個小時。
陳善春說,為改變村莊環境面貌,做好“雙創”工作,李桂海協調幫扶的市外事僑務辦組織黨員利用周末進村開展清掃垃圾、清理“衛生死角”等志愿勞動,同時由單位出資幫購置了垃圾桶、垃圾車等環衛設施。如今馬坡村5.7公里的環村路和巷道進行了硬化,原來3米寬的生產道路拓寬到5.5米,靠近水渠邊道路還增設護欄,增設休閑長椅等休閑設施;為村里添置文化娛樂設施。“現在村莊環境變漂亮了,這都有桂海書記灑下的汗水和心血。”
?
?
相關鏈接:
1分鐘了解海口一周“雙創”:扶貧扶民心 把“福”送進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