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宮與國會一口咬定俄羅斯黑客干擾了美國大選。中情局、國土安全部等出籠的秘密評估報告也支撐了如下看法:俄黑客在美總統選舉中拋出“臟彈”,不但“黑”了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甚至“黑”了美國國家利益。奧巴馬的國土安全和反恐顧問莫納科表示,黑客事件的嚴重性已跨越“新門檻”——不可接受的“侵略性騷擾”。
細言之,美國情報機構指責俄羅斯“黑入”兩黨競選總部,竊取數千份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及其他的個人電子郵件,由化名古奇弗2.0的黑客提供給維基揭秘網站。美國情報機構分析認為,“從黑客攻擊的規模和敏感度判斷,只有俄羅斯最高層才能立項批準”; 亦有美國網絡安全專家指出,黑客使用的8個IP地址中,6個來自俄方的國王服務器公司。
當然,莫斯科對欲加之罪亦不善罷甘休,其堅決否認指責,并宣稱中情局的秘密評估“不甚專業、毫無根據”。
美俄齟齬由此產生,從“口水戰”“外交戰”升級為“心理戰”“網絡戰”。美國媒體透露,2016年年中,中情局即已收到指令:篩選襲擊目標、開啟網絡端口、提交作戰方案,做好對俄發動網絡戰的萬全準備,動用網絡武器,對追溯到的攻擊源頭(計算機服務器所在地)采取秘密反制。同年底,奧巴馬還責成情報機構調查選舉期間的所有網絡攻擊事件。
情報研究界認為,為保護情報來源和秘密手段,以及避免過早暴露應對網絡攻擊的武器與火力,美國對調查結果不會公布于眾。緣于此,俄羅斯是否干預了美國大選或將成為無頭公案。但從美國針對俄發起的輿論造勢、情報配合及政治判斷看,俄已被美視為網絡空間領域的重要對手——能將21世紀高超黑客技術和情搜能力加以結合的勁旅。
部分網絡安全專家認為,國家層面的網絡攻擊乃新形式戰爭。此類攻防呈現“易攻難守”及“互相攻擊”的安全態勢。莫斯科宣稱,毫不懼怕美國策動網絡戰,并已采取嚴密防范措施。有專家認為,俄結合本國網絡空間戰略和戰術能力所形成的“網絡威懾力”,足以令對手掂量輕啟戰端的后果,并思謀避免兩敗俱傷之策。
東方兵學有言,“千章萬句,致人而不致于人”。美俄均系全球網絡安全實力最強國家。早在2015年4月,美國國防部即已出臺《網絡空間戰略》概要,將網絡空間行動作為軍事沖突的戰術選項,做好了打網絡戰爭的準備。此外,美國聯合北約推出《塔林網絡戰國際法手冊》,準備通過作戰規則制定,來鉗制俄羅斯等國進一步發展網戰實力及使用。
2016年12月末,跛鴨總統奧巴馬下令驅逐俄涉嫌網襲的35名外交官,并將俄羅斯“格魯烏”等9個機構和個人列為制裁目標。從本質上看,此乃不對稱的“軟性”戰術選擇,而非直接動用秘密網絡武器反擊,因而不致觸發大規模網絡對抗。但美俄此輪網絡空間較量,也給人留下頗多思考。
網絡戰爭規則實乃全球網絡空間規則體系的核心內容。目前,因大國政策歧見頗大,立場迥異,規則制定過程充滿玄機。美國亟欲主抓網絡戰爭規則主導權,加固自身網戰實力,為今后發動網絡戰爭尋找法理依據,其中不乏強權政治邏輯。
“識虛實之勢,則無不勝;鮮識虛實,反為敵致”。美國力推符合其霸權地位的新質戰力建設,實乃“為任何一種戰爭做好準備”。這一做法,不失為大國軍事力量建設的他山之石。為此,對美國網絡空間戰的力量與規則建設,中國應通九變,避五危,加快提升對網絡空間的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作者:陸忠偉,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原院長)
?
?
?
相關鏈接:
聚焦《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筑起個人信息安全防火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