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問:祁連山生態保護如何才能搞好?
祁連山是一個龐大、復雜、多樣的生態系統,保護好祁連山生態決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靠一市一縣之力,必須從根本上重視解決突出問題。
首先要落實頂層設計。這項頂層設計就是中央提出來的生態文明建設總體方案和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祁連山在國家主體功能區中毫無疑問是生態功能區,是限制開發區乃至禁止開發區,這個功能區戰略不僅要落在圖上,而且要落在地上。
其次要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祁連山區生活著數以萬計的人口,對祁連山最大的保護就是要能減少人類活動對祁連山生態的擾動,把祁連山保護區內的人口盡可能多的移到區外,將留下來的人口從牧民變成護林員、管護者,讓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提供的生態產品發揮實際功能,要做到這一點,應當建立祁連山生態補償機制,使提供生態產品的地方和公眾獲得相應的補償,建立能減少人類活動擾動的長效機制。
第三,要加快修復受損生態。祁連山的大規模人為活動持續長達40年之久甚至更長,生態受損嚴重,修復治理的任務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從祁連山極端重要的生態地位出發,又必須盡量加快修復進程。加快修復的關鍵是解決投入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受益人的負擔和地方有效投入,也需要國家乃至社會的投入。
第四,要有綜合性立體化的保護機制,祁連山的保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是生態問題也是經濟問題、社會問題,因此需有與之相應的綜合性立體化的保護機制。
生產生活方式要轉變。必須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循環經濟發展、生態移民搬遷轉變過度依賴自然資源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為“靠山護山,靠水養水”。
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要落實。地方就是地主,只有地主盡責,生態保護才能落實。因此,保護祁連山的生態必須落實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既要明責任,又要有考核,還要有問責追責。
企業破壞環境的“手”要捆住。要用嚴刑峻法約束企業,大幅度提高企業違法的環境損害成本,遏制企業利益驅使形成的違法違規、破壞環境的沖動。核心區、緩沖區內的開發項目應當全面退出,實驗區范圍內的項目必須以不破壞生態為底線。
監管機構的作用要發揮好。涉及保護區的各類監管機構要依法依據、嚴格監管,對違規違法行為要敢于亮劍,查處到位,以監管強保護、促保護。
科技支撐要跟上。生態保護是一個大系統,是一門大學科,涉及水源涵養、受損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每一個領域都有一系列規律需要探索認識,都有一系列難題需要技術方案,即便是監測也需要有科研和技術的支撐,只有科研和技術支撐跟得上,生態保護才能更科學,才能事半功倍。否則,“運動式”的保護造成的生態惡果可能比“掠奪式”開發更嚴重。
祁連山是我國著名高大山系之一,也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儲水輸水中心,維系著西北地區生態系統的穩定。由于極其重要的生態區位作用,祁連山的生態保護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保護區?生態保護成效如何?保護難點在哪里?如何才能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從1978年開始,作為祁連山區成立的第一家科研機構,甘肅省祁連山水源涵養林研究院積累了連續40年的科研數據,并與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等國內知名科研團隊合作承擔了“祁連山涵養水源生態系統恢復技術集成試驗示范”和“祁連山地區生態治理技術研究及示范”等國家重大項目,對祁連山的生態保護形成了較為系統的認識。
馮起: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科院內陸河流域生態水文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持完成的“祁連山涵養水源生態系統恢復技術集成及應用”項目獲2015年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5年獲甘肅省生態功臣榮譽稱號。
劉賢德:甘肅省祁連山水源涵養林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甘肅省森林生態與凍土水文水資源重點實驗室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甘肅省第一層次領軍人才。負責完成的“西北干旱缺水地區森林植被的水文影響及林水協調管理技術”項目獲國家梁希科學技術二等獎,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先進個人。
?
相關鏈接:
湖北出臺措施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