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編譯鄭然)1月2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744127億元,比上年增長6.7%,第一、二、三、四季度分別增長6.7%、6.7%、6.7%和6.8%。不僅順利實現政府工作報告制定的6.5%—7%增長目標,而且遠高于發達經濟體1.6%的平均增速和新興經濟體4.1%的平均增速。
外媒稱,中國2016年一如預期完成年初設定的各項經濟目標,尤其四季度6.8%的增幅有所回升,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經濟釋放的穩定增長信號與信心。
供給側改革成效初見 助推中國經濟增速小幅加快
中國2016年完成年初設定的各項經濟目標(圖片來自網絡)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經濟數據公布后,發文認為,中國作為世界經濟的關鍵驅動力量,經濟增長速度備受全球投資者關注。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中國經濟在2016年避免了硬著陸。英國《衛報》及路透社等媒體發文稱,中國經濟第四季度6.8%的增幅較前三季度持平的走勢出現明顯上升,“超出預料”。
美國《華爾街日報》撰文,中國2016年的經濟增速位于中國政府設定的6.5%-7%經濟增長目標區間內,第四季度經濟增長6.8%,為年內增速最快的季度,此前經濟連續三個季度增長6.7%。
《華爾街日報》發文稱,中國經濟的“平穩收官”有賴于中國政府及時做出正確的應對措施,以行之有效的穩增長舉措,實施供給側改革,去杠桿、防風險并抑制資產價格泡沫,動態地實現了平衡和調控。
2017年中國經濟預測:面臨下行壓力,維穩是第一要務
中國經濟進入穩定但持續增長的“新常態”(圖片來自網絡)
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一次講話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穩定但持續增長的“新常態”,仍“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和不少困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簡稱IMF)近日將中國2017年預期經濟增速上調了0.3個百分點,至6.5%。不過IMF警告稱,繼續依賴于債務助推的投資,可能導致未來數年中國經濟出現放緩。
據《衛報》報道,華威商學院(Warwick Business School)的卡梅爾?梅拉伊(Kamel Mellahi)教授預計,2017年中國決策層將繼續通過推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確保一個更強大和穩定的未來,“而這些改革舉措將會令中國經濟增速放緩”。
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經濟學家丁爽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2016年第四季度中國經濟仍然相當穩健,但已經顯現下行風險跡象。丁爽預測,2017年的改革會是漸進式的,堅持“維穩”是第一要務。
?
相關鏈接:
【新常態?光明論】2016年GDP增6.7% 完成“穩增長”目標?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