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那天上午,火車馬上就要出發了,小易依然不愿意跟父母去北京,他要留在老家讀書。著急的父親先是踹了他,然后罰了他跪。在這場激烈的父子對抗中,父親老易最終選擇了妥協,小易則和送行的舅舅留了下來。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15歲少年以頭撞柱不愿去北京上學 堅決留老家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7-02-23 13:32

      巴中

      “我在北京過得有些壓抑和不自由。”

      “我實在不知道在家里能做啥,(在北京)把自己都待成一個宅男了。在老家多好啊,一切都是熟悉的,我喜歡去串門,跟同學朋友一起玩。”

      北京

      “兒子對我的良苦用心不領情。”

      “在外面打拼這么多年,我很清楚沒有知識的難處,我何嘗不想讓他多學點知識。”

      長這么大以來,小易(化名)最堅決的一次對抗父親,發生在2月14日的巴中火車站。

      那天上午,火車馬上就要出發了,小易依然不愿意跟父母去北京,他要留在老家讀書。著急的父親先是踹了他,然后罰了他跪。在這場激烈的父子對抗中,父親老易最終選擇了妥協,小易則和送行的舅舅留了下來。

      “我這輩子吃了文化(不高)的虧,就希望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這是老易堅持帶兒子去北京上學的理由。然而,在小易看來,“在北京,因為是新來的,沒朋友,被同學欺負,也不自由,除了上學,就整天待在家里。”他喜歡老家有朋友,有熟悉的環境,“他(父親)從來沒考慮過我的想法”。

      事件

      火車站里父子激烈對抗

      不愿隨父回北京 父腳踹罰跪 他以頭撞柱……

      到2月21日,15歲的小易已在巴中市巴州區某鎮中心小學六年級上了5天學,他說回到學校很開心。此前,他曾離開巴中兩年——2012年夏天,在北京做生意的父親把他帶去北京,并將他送到農民工子弟學校讀了五年級和六年級,但他不喜歡那邊的學校,最終輟學。

      其實,他并不是不想上學,只是不喜歡,也不適應北京的學校和生活,他想回到老家的學校,但父親覺得在北京才能學得更好,因此堅決要把他帶回北京。去年春節回來時,小易就跟父親提出過自己的要求,但父親沒答應。今年春節,在巴中火車站,一家人準備去北京時,父子倆最終爆發激烈沖突。

      “開始以為有人在打架。”巴中火車站派出所民警李博還記得當時的情形,他跑過去發現是一對父子,“吵得很兇,父親動了手。”李博說,他隨后將兩人勸開了。但平息了一會,父子爭執又起,最后孩子昂頭朝一根柱子撞過去……這一幕嚇壞了周圍人,也讓老易既憤怒又無奈。

      事實上,這已不是小易第一次表達自己的不滿。

      2月14日,是老易攜家人返回北京的日子。頭天晚上,小易突然不見了,一家人到處尋找,直到14日早上表哥才在鎮上的網吧找到他。

      找到小易時,老易跟妻子、小兒子已出發趕往火車站,小易的舅舅堅決把他送到火車站與一家人會合。但到了火車站,小易堅決不登車,父親又急又氣,最終動了手。

      父親用腳踹,罰跪,兒子用頭撞柱子……激烈的對抗持續了約20分鐘,眼看火車就要啟動,老易趕緊帶著7歲的小兒子和妻子上了火車,他們要先從巴中趕到達州,再轉車去北京。

      小易望著父親的背影和慢慢遠去的火車,雖然臉上仍掛著淚痕,但“心里突然輕松下來了”。

      41歲的老易,想不通兒子怎么會這樣抗拒回北京,他也搞不懂兒子到底在想什么?

      老易已在北京“混了20來年”,先是打工,幾經打拼有了自己的“一個小攤子”,“主要做慶典策劃,什么活動都在接”。他說,“在外面很不容易,每天一起床就要去想怎么掙錢。”

      小易的奶奶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二兒子(老易)現在身體也不好了,有高血壓,糖尿病,生活壓力很大。好在這些年慢慢在北京站穩腳跟,老易把兩個兒子都帶去了北京。他的初衷也很簡單:不想讓孩子留守老家。

      老易說,他希望把孩子帶在身邊,有更好的學習機會,懂得外面的生存方式,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大兒子小易對此并不領情,一直念叨要回老家。

      2月14日,巴中火車站,轉身離去時,老易直到最后也沒有回頭看一眼兒子小易,“看到揪心,也傷心……太對不起我們的良苦用心了”。

      觀察

      在農村,大量學生正在“走出去”

      全新的環境 他們要重新適應

      專家表示家長應以引導為主,留守兒童如何融入城市需要重視

      小易就讀的鎮中心小學校長楊景智告訴成都商報記者,農村學校學生流失是一個普遍現象,從他2011年到該校任校長以來,學校從幼兒園到義務教育階段的九個年級,每年都會有幾十個學生流失,“我剛來時,學校有600多學生,到現在只有400多了。”

      楊景智說,大量學生正在從農村“走出去”,一是一些村民有了錢,去城里買了房,孩子也跟著進了城,二是父母在外面打工,比較安定后,也把孩子接了過去。“但這些孩子出去必然面臨一個適應問題。”楊景智介紹,教育環境、生活環境的改變,他們都要重新去面對。

      成都青少年覺醒成長訓練基地主任計無庸表示,孩子到了新的環境,的確有面對適應的壓力,這種情況下,家長應該引導為主,不能一開始對孩子要求過高,家長要有耐心,孩子只要一適應,面對好的環境,就會更好地成長,但孩子沒有適應,往往就會適得其反。

      成都云公益發展促進會秘書長傅艷表示,留守兒童融入城市以及家庭功能重建,是需要重視的。尤其是家庭功能重建需要重視,從小和父母分離的孩子,對“爸爸媽媽”沒有概念,重新回到父母身邊后很難有親近感。我們很多父母不明白這一點,當長期不在一起的孩子回到身邊,還在對孩子百般挑剔指責要求,是附條件的愛,孩子感受不到,甚至會討厭父母。所以我的建議是,盡量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父母給孩子完全無條件的愛與關懷。

      小易的奶奶說,小易平時在家是一個挺勤快的孩子,性格比較活潑,也懂禮貌,會幫她做家務,也不怎么調皮。奶奶也不明白:在父親的眼中,小易咋就變成了另一個孩子。

      小易覺得,自己無法適應北京的學校和父親的要求,跟自己“半道去北京”有關系,他說,自己當年讀到四年級再到北京去上學,確實不習慣,在爸爸眼中很多方面都沒有做好,爸爸也就對他更嚴厲,而弟弟上幼兒園就過去了,就很習慣那邊的生活,父親就很少吼弟弟。

      小易認為,自己能夠管理好自己,會好好學習,把學習搞上去。只是,這一切的想法,他沒跟父親好好談過,父親也沒有好好聽他說過。

      兒子

      留在老家 如釋重負

      “我在北京過得不開心”

      父親沮喪地離開,留下來的小易卻如釋重負。

      在父親走后的第三天,奶奶把他送到了當地的鎮中心小學。父親堅持要帶走他的理由之一,還包括“擔心兒子在老家沒人管”,但小易覺得,自己能把自己管好。

      回到老家小學很開心 專心重讀六年級

      現在,每天早上6點過,天還沒亮,小易就要往學校趕,從家到學校約有3公里路。小易的奶奶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回到老家學校的小易比以前更愛學習了,晚上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業。下周開始,他還要上晚自習,然后走路回家。小易說,雖然辛苦,但他會珍惜這個機會。班主任周盛洪說,小易才來班上幾天,看得出他上課挺專心的。

      小易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他本來該讀初二了,但因以前曾去北京讀書,中途輟學,加上直接上初一可能學不走,所以還是從六年級“重新開始”。

      在班上,他比其他同學都要高出一截,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與班上同學比起來,他明顯要沉穩一些,同學用粉筆丟他,他也不生氣,只是笑笑。

      他說,以前在老家的同學都讀初二了,他們也經常見面,老同學開玩笑說他是個“小學生”,他也不生氣,因為能回到學校他就很高興了。

      他跟班上的同學玩,也跟老同學玩,打乒乓,做運動。奶奶證實,孫子回來上學后,沒有去打過游戲,“每天早上去學校,中午留在學校吃飯,下午放學又回家。”

      小易說,現在還沒有考過試,不知道自己的成績與同學們比起來是什么水平。

      在北京過得壓抑不自由 輟學成“宅男”

      一問到在北京的生活,小易就有些遲疑,語氣也黯淡下來。

      2012年夏,小易在老家讀完四年級就跟父親到了北京,剛去北京時,他進了一所農民工子弟校,規模不大,“還不如老家的學校,每個年級只有一個班”,班上的學生都是隨父母從外地來的。

      小易說,他在北京過得不開心。學校上語文、數學、英語三門課,老師管理也不嚴,上課時同學打鬧時有發生。同學見他是新來的,曾欺負過他,取笑他,還有同學打過他,并且不帶他一起玩。在北京上學時,他每天上學放學,就“從家到學校筆直地來去,一個人走路。”

      他更喜歡老家的學校,“老家的學校管理得要嚴格些,課程還要學得全一些”,會上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品德等七門課。小易在北京讀了五年級、六年級,他覺得自己的成績越來越差,以前在老家“成績也算一般”,到了北京的學校,“漸漸地就學不懂了,也就不想學了。”

      小學讀完,小易沒有繼續去讀初中,就待在了家里。父親搞活動,他就去現場幫忙做些布置。母親在一所幼兒園做飯,他有時也會去那里幫幫忙,其余時間就待在家里。

      他說,他們在北京住的地方是一個城中村,不算繁華,但也有商城游樂場,但父母忙工作很少帶他去,他也沒單獨去玩過,“去的話也是瞎逛,一個人都不認識。”他只有待在家里,但待在家里,父親又會時常吼他,說他什么都不做。

      小易對此有些不滿:“我實在不知道在家里能做啥,(在北京)把自己都待成一個宅男了。在老家多好啊,一切都是熟悉的,我喜歡去串門,跟同學朋友一起玩。”他認為自己在北京過得有些壓抑和不自由。

      后來,小易還打了一年工,就在母親做飯的幼兒園,“幫忙給小孩打飯,打水,冬天加個煤什么的。”小易說,小時候他隨爺爺奶奶長大,到小學四年級時,他都一直在老家,跟父親見面的時間并不多,“父親脾氣不好,我有點怕他。”

      父親

      良苦用心 兒不領情

      在北京能受更好教育

      既然兒子不喜歡北京,父親又為何如此堅持?電話那頭,老易直嘆氣,“這個孩子非常倔。”

      老易說,他并不是不想讓兒子讀書,反而希望孩子多讀書。這也是他堅持要帶孩子去北京的最大原因。“在外面打拼這么多年,我很清楚沒有知識的難處,我何嘗不想讓他多學點知識。”

      “外面競爭那么激烈,沒本事怎么生活”

      小易的奶奶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當年家里貧困,二兒子(老易)只讀了個初中。剛去北京時,他在一家紙箱廠打工,工資才兩三百塊,打工十來年后才開始自己做點生意。這些年過來,老易每年回家都來去匆匆。現在身體又不好,有糖尿病、高血壓,但他一接到業務,為趕工還要干通宵。說起老易,老人一聲嘆息,“要供兩個娃兒讀書,他壓力大啊。”

      對于兒子當年的輟學,老易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兩年前小易小學畢業時,考得很不好,自己不愿再讀書,他拿兒子沒辦法,便專門從網上買了初一的課本,讓小易在家學習,他覺得孩子至少要把文科多學點,多認點字,“然后學點技術,上個技校、培訓學校,以后能有個謀生技能。”

      “但這孩子不聽話,就是不愿意在北京讀書。”因此,他只好讓兒子幫忙做點事,知道掙錢的艱難。對此,老易的總結是:這么多年沒在兒子身邊,多少沒有“管教好他”,以至于他現在不聽自己的話。“在老家,爺爺奶奶對他要求不會那么嚴厲,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慣了。”他為此很著急,兒子十五六歲了,得學會以后在社會上生存的本事,“現在外面競爭那么激烈,沒本事怎么生活?”

      因此,雖然兒子成績一般,但老易仍希望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能通過讀書升學,當然是最好的出路。至于說讀技校學技術,那肯定是退而求其次的打算。”這一次,他在火車站也再次告訴兒子,到了北京就安排他去上學,讀初中或技校都可以,但兒子堅稱只愿意在老家讀書。

      把兒子帶在身邊

      也可以更好管教

      對比之下,在北京生活了20年的老易認為:老家教學條件有限,農村學校的環境和師資肯定都會差一些。不過,在北京讀書也不易,因是外地人,公立學校很難進。他最終為兒子選擇了私立的農民工子弟學校,他承認農民工子弟學校的條件確實要差一些,但他了解到有時會有清華、北師大的學生來校援教,怎么也比老家的學校好一些吧。

      另一個考慮就是,“把兒子帶在身邊,也可以更好地管教他。”老易認為,要是留在老家,兒子現在漸漸大了,父母都是70多歲的老人了,沒辦法更好地照看他,也越來越管不了他,“萬一他跟別的孩子去打游戲,學些惡習怎么辦?”

      老易感嘆:兒子對他的“良苦用心”不領情,他也不知道怎么再去與兒子溝通。而小易的抱怨與父親相似,他說父親根本不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與父親溝通。他說,他其實非常想讀書,他的計劃是最起碼也要讀完初中。如果成績好,他愿意繼續好好讀書,如果成績不好,再考慮其他的。

      原標題:父子“離歌”

    ?

    相關鏈接:

    牛!老人自制三輛“蘭博基尼” 接送孫子上學
    大一女生為幫“哥哥”刷單借貸4萬元 被追債不敢上學
    海口坡博坡巷改造部分學校停辦 孩子上學可到這里
    坡博坡巷片區改造學校停辦 孩子可到這些學校上學
    新疆吐魯番:“上學下踐”培養“復合型”公務員

    ?

    相關鏈接:
    新疆吐魯番:“上學下踐”培養“復合型”公務員
    坡博坡巷片區改造學校停辦 孩子可到這些學校上學
    海口坡博坡巷改造部分學校停辦 孩子上學可到這里
    大一女生為幫“哥哥”刷單借貸4萬元 被追債不敢上學
    [來源:成都商報] [作者:高辰] [編輯:金慧儀]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污到下面流水的视频| 一级片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女教师6bd| 国产午夜小视频| 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成年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男女一进一出抽搐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9精品热这里只有精品| 思思久而久焦人| 久久香蕉国产视频|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在线观看|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妇|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2020|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 污污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天天影视网| 国产精品99re| 99久久免费国产精精品|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麻豆| 国产999视频|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视频| 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 三年片韩国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熟妇AV又粗又大|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欧美性极品hd高清视频| 偷自视频区视频真实在线| 精品亚洲欧美无人区乱码|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 高清中文字幕视频在线播|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96|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狠狠干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