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華樓”。見習記者黃朋威 攝
海口三卿村獨特魅力漸顯 發展保護如何平衡仍需探索
海口網2月23日消息(陳奕霖 陳五男 劉杰)靜謐的村莊、悠閑的生活、厚重的石屋、古樸的石巷、完好的歷史建筑、豐富的民俗文化、雜糅著火山巖石與花草氣息的空氣……自2013年開始美麗鄉村建設以來,海口秀英區石山鎮三卿村改變了以往的沉寂,逐漸向世人展現出了獨屬于火山古村落的風采和魅力。與此同時,因年輕人多外出打工,村子成為老人們的“留守村”;村民住房剛需與古屋保護形成沖突;古村發展的困境和難題仍未得到解決,如何在發展和保護中找到平衡點,仍需一步步探索。
三卿村是中國第三批傳統村落,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如今村莊占地面積約120畝,其中,古村落面積約62畝、新村面積約58畝,全村共89戶506人。村中民俗文化以道家為主,融入儒家思想,民風崇文尚武。目前,全村共有明清時期火山石歷史文化遺存約10處、各類火山石古屋百余座、保存完好的火山石古巷5條。
“發展”、“保護”,22日,海口網記者走訪三卿村,村長王杰談及村子的現狀、困境及未來發展時,說得最多的,便是這兩個詞。“發展的前提是保護,保護是第一要務。”王杰說,三卿村,這個在瓊北火山群中保留了800多年的火山巖古村落,記載了火山人千百年來如何與火山共生共存的歷史,代表了一個文化特征,保護比開發的意義更為重大。然而,古村原有生態已經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若不發展,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藍天白云下的三卿村服務中心。見習記者黃朋威 攝
“在保護中開發,在發展中保護。”2013年起,在村長王杰的帶領下,通過挖掘火山文化價值,整理碎片化資源,把這種火山石文化、地質文化、民俗文化打造成旅游路線和旅游產品,而發展鄉村旅游、全域旅游又帶動了村莊經濟發展。“近兩年,在政府的引導下,三卿村的游客量和營收有了很大的提升。”據王杰介紹,2016年,三卿村接待游客約5萬人次,而以市場為導向發展訂單農業,又大幅提高了農產品的銷量和價值,旅游服務收入加上農副產品銷售,全村全年營收超一百萬元,村民人均收入較2013年翻了一番。在采訪時,王杰接到了一個電話,一家企業計劃組織三百人到三卿村進行采摘游。他還告訴記者,今年婦女節期間,已接到了數百人的預訂,“這個村原來沒有人知道,現在只要到了節假日,游人都非常多。”
盡管古村風貌煥然一新、魅力漸顯,但發展中依然有避不開的困境和難題。王杰表示,其一是村民的思想觀念還是比較保守,參與全域旅游、鄉村旅游建設的人數依然不足,而發展鄉村旅游跟村民外出當建筑工人的收入還有一定差距,導致部分村民還有一些懷疑,仍在觀望;其二是村民住房剛需與保護古屋的矛盾,部分缺少宅基地的村民想要拆除古屋蓋新房,而這也是發展和保護最大結癥所在;其三則是大量年輕人外出打工,導致村中缺乏年輕勞動力。
“我們將用行動和業績來說話,以前是土雞蛋不知道往哪里賣,開展鄉村旅游后,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這個村子,知道這里的農副產品,現在有不少人專門開車過來買,村子的農副產品已經不愁銷路。”王杰稱,隨著村子鄉村游向好發展,目前已經有不少村民回流,并且村子也通過與學校聯合舉辦游學活動等方式,進一步開發旅游資源,下一步計劃發展民宿,豐富旅游要素,但是如何定位,如何發展,還是需要請教相關專家學者。“不管怎么樣,最終還是通過發展來解決保護的問題,讓古屋煥發新魅力的同時,給村民帶來可持續的增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