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開年以來持續強勢表現,通過港股通渠道“南下”的資金量顯著放大。22日,滬市港股通流入額達到45.11億元人民幣,創年內新高,23日流入額達到26億元,同樣處于近期高位;深市港股通流入規模在春節后顯著上升,保持在5億元附近。分析人士預計,增量資金的流入將具有持續性,港股具有配置吸引力,短期調整將創造更好的買入時機。
資金流入有望持續
統計顯示,截至2月23日,滬港通制度下的港股通已經連續40個交易日實現資金流入,2017年以來的累計流入規模達到496億元人民幣,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自開通以來一直保持資金流入,今年內累計流入規模達114億元人民幣。
在資金持續涌入的推動下,春節假期過后港股市場成交量穩步上升,日均成交金額從此前的500多億港元上升至800億港元左右,其中在15日,港股大市全日成交額達到1110.35億港元,創下五個月新高。
行業人士認為,增量資金的流入將具有持續性,在內外資共同推動下,港股存在進一步上漲空間。香港中環資產基金經理楊延德指出,春節過后,無論是險資還是私募都很積極地利用港股通渠道“南下”,起到了穩定器的作用。“南下”資金活躍,意味著對香港信心增強,形成撬動作用,促使更多投資者進入香港市場。
興業證券 全球首席策略師張憶東、資深策略 分析師李彥霖發布的最新報告認為, 保險 、基金、 銀行等機構資金將是內資流入香港的主力,配置需求潛力巨大,增量資金具有持續性。在A股舉牌模式受制約后,港股低估值藍籌股對險資的吸引力更大,保守估計2017年保險資產3%的資金將配置港股,至少有2500億人民幣的增量資金。公募基金有望帶來500億元的增量。銀行理財資金也有望帶來千億以上的增量資金。
過去一周, 恒生指數 在24100點附近震蕩整理。 廣發證券分析認為,從港股自身來看,數周的持續上漲已經產生了一定的拋壓,投資者情緒可能會比以往更為敏感,市場的短期波動風險不容小視。但從中長期來看,港股的估值水平仍然是成熟市場的相對低位。目前內地經濟正處于復蘇期,疊加互聯互通帶來的兩地市場風格的收斂和資金流動的便利性增強,有望使港股通范圍內的優質公司享受業績和估值的雙重提升。
南向資金偏好凸顯
板塊方面,港股市場本輪反彈呈現普漲格局。統計顯示,2017年以來周期板塊領漲香港市場,恒生原材料指數以26%的漲幅居首,工業、地產建筑業、資訊科技業漲幅也都超過10%。而表現最差的電訊業漲幅也有近5%的漲幅。
南向資金更偏好銀行、保險、汽車板塊。 建設銀行 、 中信銀行 、 工商銀行 、 中國太保 、 中國人壽 、 吉利汽車 、北京汽車 、 比亞迪 股份、 長城汽車 等成為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排行榜上的常客。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認為,本輪行情下,兩地上市的公司中以金融、可選 消費行業 AH溢價縮小幅度最大,而 公用事業、材料、能源和工業AH溢價降幅較小。滬深港通中,南向資金買入金額最多的標的,也以金融、地產和消費為主,這與保險在A股的投資風格一致。
高挺表示,未來南向機構資金將繼續對A股和港股市場的相對估值和表現產生重要影響。首先,對于AH上市的公司來說,銀行的AH價差已經接近歷史均值,其A股溢價繼續縮小的步伐和動力可能會減小。而保險、多元金融 和 可選消費目前的AH溢價仍高于歷史均值,價差繼續縮窄的可能較大。其次,對于A股和港股整體市場的行業估值來說,險資較偏好的地產、醫療保健、可選和日常消費行業在港股對應的2017年市場一致預期市盈率相對A股整體行業估值偏低,未來南下資金持續流入港股,或有助于提升上述行業在香港市場的估值,從而縮小AH行業估值差。
?
?
?
?
相關鏈接:
逢跌必買“趁便宜” 私募多渠道搶籌港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