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一場突如其來的冷空氣讓貴陽一夜之間進入了“速凍”模式。
在烏當區羊昌鎮的羊昌村,卻一派熱火朝天。山頭之上,村民們正忙著種樹。“種的是脆紅李,聽說要把這路兩旁都栽滿,有500畝哩。”馬家林手指著山坡下彩色的馬路。這是村里剛修好的觀光步道,一頭是烏當的花畫小鎮,另一頭則連著開陽的十里畫廊。
就在半年前,第二屆貴陽農業嘉年華在烏當舉行,作為核心區的羊昌鎮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里,累計接待游客42.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000余萬元。羊昌一下子“火”了,農業和旅游的碰撞、融合,讓馬家林和鄉親們找到了新的致富路子。
“不種折耳根了,改種脆紅李。”馬家林一臉篤定,“李花開的時候一定很好看!”
“一年之計在于春,耽誤不得。”馬家林和鄉親們說笑間,村干部在遠處大聲吆喝起來,“我們也來一場春季攻勢,加油干!”
●鄉村變“城市后花園” 催生脫貧“新業態”
花畫小鎮里,郁金香已經開了。工人正忙著“護理”成片的花田。
一年的打造,讓昔日的街道變成了商業步行街,陳舊的村居變成了青瓦房,沿街商家店鋪林立、產品琳瑯滿目……眼前這個以現代商貿服務業、高端休閑旅游業、現代農業、健康養生養老等綠色產業為支撐的“花畫小鎮”正在成為貴陽市民的“周末后花園”。
“羊昌從來沒有這么熱鬧過。”馬家林驚嘆不已。“農業-旅游-文化”的發展模式,也讓羊昌有了更多的“業態”。
大棚里,陸松正忙著整理花架上的植株。這里是貴陽市花卉苗木基地,負責全市市政花木的供應。在外打工多年的陸松沒有想到,能在家門口找到工作。“每天上班8小時,每月工資3000塊。”他說。陸松不知道的是,他每天負責整理的花花草草,已經成為羊昌蓬勃發展的花卉產業。
過去一年,農業嘉年華活動相關項目的集聚和“花畫小鎮”的建設,直接帶動了320戶1280人低收入困難戶的脫貧,帶動1.5萬余人增收。
新春佳節剛過,馬家林聽了村干部的建議,將家里的30多畝地全部流轉種了脆紅李。“3年掛果,4年投產。”馬家林盤算著,“一畝脆紅李毛收入1萬元左右,一家人一年就能收入30萬!”
馬家林說,這跟種折耳根一年幾千塊錢比起來,要“洋氣”得多!
名列全省“5個100工程”100個示范小城鎮和100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如今羊昌又已納入全省100個旅游示范景區備選項目,正積極建設貴州省花卉核心示范區和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
今年3月,烏當羊昌又將舉辦以“花”為主題的花朝節。
●“鄉愁”成增收“金缽缽” 農旅一體撬動“新生計”
在貴陽市“高一格”脫貧的進程當中,農業已經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
石磨、水碾、竹編、蠟染……走進開陽縣禾豐鄉馬頭村水頭寨,帶著濃濃“鄉愁”的布依元素紛至沓來。春寒料峭,停車場內自駕前來的私家車絡繹不絕。這里,也是全省鄉村旅游扶貧的示范點。
2013年,水頭寨成功承辦貴陽市第七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2015年,“比利時布魯塞爾烈酒大獎賽——硒鄉開陽·中華情”活動又在這里舉辦……一場又一場大型賽事的承辦,讓水頭寨發現了鄉村旅游的“潛力”。“高大上”的活動背后,水頭寨示范點迅速實現提檔升級,旅游接待服務功能日漸完善。
如今,水頭寨度假村已經開設農家樂、客棧、作坊20余戶,旅游產品已經由單一的“農家樂”發展為多元化綜合型旅游,先后拓展了瓜果采摘、開心農場、野戰游戲、綠道騎行、文化體驗、農事活動、水上游樂、主題客棧旅游項目,以“回歸田園”的方式贏得了廣大游客青睞。
余濤所在的貴州開陽久事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水頭寨的鄉村旅游、都市農業的投資、開發和建設。在公司工作6年,余濤也親歷了水頭寨的變化:“旅游帶動直接或間接就業人員500余人,村民的年收入從公司入駐之前的不到4000元,到現在提升為15000元。”
“早上7點開車送孩子進城上學,然后回來經營農家樂,下午6點接孩子回家……”近兩年來,余濤發現,鄉村旅游的發展,正在撬動村里鄉親們生活方式的改變。
云霧繚繞的大山深處,“云山茶海”富硒茶文化園也是開陽十里畫廊農旅一體(扶貧)示范園區的一部分。茶旅一體化的發展路徑,讓公司總經理曹以杰嘗到了不少甜頭。
2001年,曹以杰的公司注冊,靠著5000多畝茶園起家。2007年,公司開始試水與茶相關的餐飲、住宿。“那時候的旅游收入在40萬元左右。”曹以杰說,10年時間,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700萬元,增長速度遠超茶產業本身。
每年春茶采摘的時候,曹以杰的公司支出的工人工資就達250萬元左右。這些工人,都是當地的農戶。“公司帶動了周圍1500多戶農戶的增收致富。”曾當過12年村支書的曹以杰更篤信,“農業+旅游”的產業融合發展路子,蘊藏著不可思議的帶動作用。
?
相關鏈接:
習近平治國理政方略為何“圈粉”無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