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發改委日前出臺了《海南省生態保護和建設行動計劃(2017-2020年)》,到2020年,通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實現全省生態保護與建設工作的“三個轉變”和“三個提升”。
該行動計劃指出,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是海南的生命線,牢牢守住生態底線,把生態作為生產力來培育,把生態環境當作投資環境來保護,加快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對我省充分發揮“三大優勢”、推動實現“三大目標”和“三大愿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到2020年,實現全省生態保護與建設工作的“三個轉變”和“三個提升”。三個轉變:生產方式方面,實現由粗放型生產方式向經濟運行生態化、低碳化、循環化的綠色生產方式轉變;生活方式方面,實現由不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的生活習慣向注重形成綠色健康的生活理念轉變;生態文明建設方式方面,實現由政府主導向政府、市場、民眾共同參與轉變。三個提升:進一步提升全社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強化全社會投身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的意識;進一步提升城鄉人居生態環境質量,建成一批綠色城鎮和美麗鄉村;進一步提升海南生態文明管理體系水平,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范例和樣板。
目標到2020年,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不低于95%,自然岸線保有率達到60%以上,海洋潮間帶、珊瑚礁覆蓋度以及紅樹林面積減少趨勢得到明顯遏制;全省陸域生態紅線面積穩定在11535平方公里,近岸海洋生態紅線面積穩定在831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不低于62%,生態公益林面積占林地面積不少于40%,森林生態系統功能顯著提高;建成一批特色生態城鎮,城市綠化覆蓋率明顯提高,城鎮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劣五類水體;符合或優于土壤環境質量二級標準的比例不低于81%,農田生態綜合整治與修復明顯提高,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再利用處理體系健全以及農村禽畜尸體處理無害化;省級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4%以上,縣城以上城市(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95%,依法清理、取締全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設項目和排污口,自然濕地保護率不低于75%,濕地、河流生態服務功能不斷提升和豐富;穩定各類自然保護區面積,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陸地自然保護區占陸域面積比率達7.9%以上,海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占全省管轄海域面積達5%以上;生態經濟得到較快發展;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取得成效。
?
?
相關鏈接:
發改委:繼續深化玉米等收儲制度改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