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按照分類分好垃圾,垃圾車一來會不會還是裝在一起拉走埋了或燒了。”記者在采訪中聽到一些市民發出這樣的質疑。環衛戰線的不少工作人員也向記者介紹,市民的這種質疑聲還不小。
專門處理餐廚垃圾的海口餐廚垃圾處理廠。記者 李傳華 攝
“這是大家不清楚分類后的垃圾去向所致,垃圾分類后會按照不同的種類進行不同的處理,從而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實現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發展。”4月20日,市環衛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三類垃圾各有歸屬
據市環衛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使新一輪的垃圾分類工作形成真正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海口化繁為簡,將生活垃圾分為三類,即“干垃圾、濕垃圾、有害垃圾”。
這三類垃圾是不是像市民質疑的那樣,居民分好類卻在運輸或最后處置過程中被混到一起了呢?市環衛局副調研員劉波對此表示,三類垃圾被分好后,其實是去了不同的“家”,有各自不同的歸宿。
劉波說,對于干垃圾,按照先粗分,后細分的方法進行實際操作,可回收利用物由環衛服務企業自行運往再生資源回收系統,進行資源化處理;濕垃圾根據可回收利用物的產生數量設置單獨容器投放,機關單位食堂、賓館、飯店等產生的餐廚垃圾,由海口市餐廚垃圾處理廠集中回收處理,回收過程中要將其中的廢餐具、塑料、飲料瓶罐、廢紙等不利于后續處理的雜質清理干凈。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產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蛋殼、菜葉菜梗、畜禽產品內臟等,以及家庭產生的濕垃圾、集中運往垃圾焚燒發電廠進行無害化處理;有害垃圾由環衛部門收集后,集中運往海口市垃圾焚燒發電廠存放,達到一定數量后,再由發電廠集中運往位于昌江縣的海南省危險廢物處理中心進行無害化處理。
垃圾回爐變廢為寶
8月19日,記者前去探訪了有關部門。
海口垃圾焚燒發電廠位于澄邁縣老城開發區顏春嶺,它承載了我市幾乎全部生活垃圾的消化與處理,這里也是分類后“濕垃圾”的家。據介紹,發電廠第一期、第二期工程已建成,共4臺發電機組,日處理能力2400噸,第三期工程正在抓緊進行,屆時處理能力可達到3600噸/日的規模,年發電量約3億度。
海口市餐廚垃圾處理廠位于澄邁縣老城開發區,設計日處理能力為200噸/日,糞渣100噸/日,去年11月已投入運營。垃圾主要通過發酵后,用于生產生物天然氣。據具體運作該項目的海南澄邁神州車用沼氣有限公司介紹,該公司負責海口市轄區內餐廚廢棄物的集中收運和處置,現在已與多家酒店、單位食堂等簽訂回收協議,每天能夠回收35噸的餐廚垃圾。
垃圾投放看清標識
垃圾分類要有專門的容器。市環衛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我市啟動新一輪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將給這131個試點小區統一配發專用于分類的垃圾桶,使市民能夠輕松分類投放。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專用分類垃圾桶一組三個,用于投放不同的垃圾,其中干垃圾桶為綠色,濕垃圾桶為藍色,有害垃圾桶為紅色,每個垃圾桶均張貼相應垃圾分類標識,以文字和卡通畫的形式呈現,容易辨識。
我市還將建立嚴格的分類收運體系,實行垃圾分類的單位要同步實現分類收集運輸,收集運輸設備要與前端生活垃圾分類方式相匹配,密閉運輸,避免二次污染。
記者 李傳華
(海口網4月20日訊)
?
相關鏈接:
海口生活垃圾不分類? 扔掉的可有不少是“寶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