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就行業協會價格行為指南發布征求意見,行業協會收費亂象成規范領域之一。行業協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有沒有服務好企業發展?涉企收費運行中,是否規范?變相服務、巧立名目、亂打旗號等有改觀嗎?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在天津進行了調查。
從變相服務到精準服務
“以前加入過5個協會。有的會攤派服務性活動,礙于人情得參加。否則,對同行企業間的宣傳報道就會有傾向性。”一家商業信息科技公司負責人說。
早在2014年,天津市發改委等部門就對各類變相服務行為開展專項整治,如以保證金、抵押金、集資、捐贈、贊助等形式,向所屬分支機構、代理機構、辦事機構收取或變相收取管理費用。
哪些是服務收費?政府方面,主要是信息咨詢,屬政府購買服務。天津市工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比如該部門要了解某行業發展情況,就會委托行業協會調研并付費。企業方面,天津市社會組織管理局(以下簡稱“社管局”)一份某行業協會年審報告顯示,服務項目包括技術服務、培訓、技術成果轉讓、廣告、展位、代理服務等。
“協會能提供行業信息,搭建交流平臺。”兩家分別做調味料和速凍包子的企業負責人觀點趨于一致。其中一位接受電話采訪時,正在中國飯店協會組織的會議現場,“活動辦得好,可銷售產品、推廣品牌,我們愿意參加。”
現在,一些行業協會開始轉變服務觀念。天津市食品工業協會秘書長安俊華舉例,某外貿公司銷售的山楂加工制品供不應求,請協會出面尋找上游企業增加原料供應。再如,一方是企業產品缺高質原料,一方是產品好但缺技術或資金。為此,協會一方面找來河北邱縣等十幾個市縣開發區戰略合作,提供優質原料;另一方面與銀行合作,近3年為200多家企業解決3億元貸款。
巧立名目不同形式存在
目前,大多數行業協會不強制企業入會,也不強制繳納會費。安俊華介紹,全市食品生產企業1000多家,有300多家加入協會,其中繳納會費的只有20%左右。2016年會費收入20余萬元,比2014年35萬元有所降低。
然而,除了正規會費外,有些行業協會“巧立名目斂財”。一些機構以協會名義組織,開展評比表彰、培訓認證、會議會展等,斂取錢財。比如,據國家安監局官網消息,針對協會戴市場帽子、收企業票子現象,中國索道協會自查發現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收費問題,停止后將評審支出余額161.01萬元上繳國庫。
“協會組織論壇、會議時,企業要出贊助費。行業評比活動會產生評估費,還要購買行業期刊雜志,偶爾也會在行業內雜志上做廣告。”前文商業信息科技公司負責人說。
對此,天津一家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很多政府部門取消評比表彰,轉交行業協會組織承擔。行業內評比,企業能形成品牌效應。“評比都經主管部門嚴格審批,費用支付專家評審。廣告費主要是印刷成本。”
其實,2012年天津市民政局即印發通知,規范社會組織舉辦研討會、論壇等活動,劍指巧立名目收費:不得以舉辦研討會、論壇活動名義進行營利活動;不得以此名義進行亂收費、攤派、拉贊助活動。活動經費來源等須報送業務主管單位審批。
“如果協會無法生存,怎么給企業提供更好服務?”該商業信息科技公司負責人表示理解。像每年糖酒會辦得好,核心展位雖然高達幾十萬元,但能為企業帶來增值服務,“我們愿意贊助”。
脫鉤改制破解亂打旗號
長期以來,行業協會與行政機關之間存在管辦一體現象。有些主管部門領導在協會兼職,出現處級、局級甚至部級會長。協會就常以主管部門或指導部門的名義,違規收費。比如,近日曝光的廣西煤礦安全技術協會就曾打著廣西煤礦安監局旗號,到企業搞安全生產條件現場核查,違規收取核查費。
天津某建筑類行業協會,每年推出某領域創精品評獎。今年4月舉辦相關研討會暨評審專家培訓會,3天食宿及培訓材料費990元/人。雖然審定通過、收費不高、有業務交流性質,但這類配套評比搞的活動,會不會增加企業負擔?
“評選可以讓好企業得到認可。權威機構不評,就會有不權威機構亂評。有的協會由企業老總兼職名義上的執行會長,搞利己活動,有的甚至限制其他企業入會。”前文商業信息科技公司負責人表示,出現亂收費,主管部門可監管,但企業更擔心主管部門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所所長楊宜勇認為,行業協會過去是壟斷性社會組織,與政府部門不脫鉤容易擾亂經濟秩序,產生社會不公。
天津市社管局局長張寶甫介紹,天津已啟動行業協會脫鉤改革,從機構、職能、資財、人員、黨建等方面分離。需脫鉤行業協會232家,涉及業務主管單位35家。第一批34個協會脫鉤試點全部完成。
不少行業協會負責人表示,以前有財政撥款不愁,脫鉤以后怎么辦?協會靠什么生存?這是要思考的問題。一些企業負責人建議,政府部門應建立行業標準,做好監管,分清邊界,市場工作則交給市場解決。
《 人民日報 》( 2017年04月24日 02 版)
?
?
?
相關鏈接:
河北一醫院醫生私自收費 邢臺衛計委已介入調查(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