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井村村民周麗敏告訴記者,她爺爺曾說,相傳在清道光元年(1821)年,啦井村民和壯美在放羊時發覺一個奇怪的現象,羊群總是跑到山谷底的河邊舔石頭上的一層薄冰,和壯美一嘗發現,水是咸的,遂通知村民一起找到了鹽泉,開啟了當地自煎食鹽的歷史。和剛介紹,民國19年(公元1930年)經云南鹽務總局化驗,啦井鹽含氯化鈉93.3%,水分2.4%,夾雜質4.15%,每斤鹵水可煎鹽3.7兩,居全國之首。此外,桃花鹽含有豐富的礦物元素,食用后不易得“大脖子病”(甲狀腺腫大),煎制后的鹽呈粉紅色,因此得名“桃花鹽”、“紅鹽”。圖為當地人用鹽泉冒出的鹵水煮雞蛋和土豆。李進紅 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