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成都市蜀繡技能大賽現場。 王爵 攝
11日,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暨第七屆成都市蜀繡技能大賽在郫都蜀繡文化廣場舉行。來自成都100多名蜀繡師同臺一展刺繡技藝。
蜀繡師認真刺繡自己的作品。 王爵 攝
據悉,此次節會以“創新產品、融入生活”為主題,傳統手工技藝為重點,聚焦“蜀繡創新”,探索蜀繡融入生活的發展路徑,推動刺繡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性保護和生活化傳承。開幕式進行了“蜀繡創新研發基地”揭牌儀式、“我為郫都增光添彩”蜀繡大師齊繡郫都區美景開針儀式、“傳統蜀繡與現代纖維藝術展”啟動儀式、“第七屆成都市蜀繡技能比賽”開幕、非遺節目巡演等活動。
第七屆成都市蜀繡技能大賽分“繡”(選手現場刺繡技藝展示)、“賽”(選手參賽作品評選)、“獎”(現場為獲獎選手頒獎)、“展”(獲獎作品專場展示)四個環節。該活動旨在進一步提升蜀繡從業人員從業技能,同時大力傳承、發展和創新蜀繡文化,在文化創意、現代旅游、傳統手工業等領域,挖掘優秀的創新創業創意人才和項目,激發創新創業創意活力。
蜀繡工藝美術大師鄔學強正在刺繡上百萬的蜀繡作品。 王爵 攝
活動當天,還舉行了蜀繡產業融合創業創新發展對接會、“傳統蜀繡與現代纖維藝術展”和“蜀繡老繡片展”等系列活動。西南交大纖維藝術專業繆根生教授團隊作品,將西方現代藝術觀念結合紡織科技而成的現代纖維藝術,與中方擁有3000年歷史的蜀繡技藝進行同場“PK”,讓觀眾在靜物中也能體會中西方藝術碰撞的別樣火花。展出的近千件清代和民國時期的館藏珍品,大到長4米寬0.8米的戲曲八仙人物的戲圍子,小到肚兜、錢包、枕頭、扇袋、三寸金蓮等老繡片,讓參觀者充分領略精巧的吉祥寓意構思及禮儀、婚俗、戲曲、市井風情、針法技法等文化記憶。
蜀繡藝術作品展示。 王爵 攝
蜀繡工藝美術大師鄔學強告訴記者,自己17歲就跟師學習蜀繡技藝,從事蜀繡工作快40年了。2006年蜀繡被國家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后,政府對蜀繡技藝的傳承越來越重視。目前,在郫都有四代相傳的家庭式從事蜀繡技藝的家庭繡坊上100家,較大的規模繡莊22家,合作社發展社員700余名,繡娘人均月收入達3000元以上。
本屆節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和蜀繡愛好者參加,參與人數達近3萬人,共同親臨現場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魅力,接受蜀繡藝術的感染和熏陶,一道共享“文化盛會”。(完)
?
?
相關鏈接:
探訪“世界貫木拱廊橋之鄉”:造橋技藝代代傳承?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