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頂層設計、財政補貼以及監管共同推動下,2007年到2016年的10年間,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增長了7倍,風險保障從1126億元增長到2.16萬億元,成為農業生產的重要保障。不過,農業保險領域還有諸多空白,需要創新填補
據保監會最新數據,自2007年到2016年的10年間,我國農業保險提供風險保障從1126億元增長到2.16萬億元,年均增速38.83%。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從51.8億元增長到417.12億元,增長了7倍;承保農作物從2.3億畝增加到17.21億畝,增長了6倍,玉米、水稻、小麥三大口糧作物承保覆蓋率已超過70%。農業保險開辦區域已覆蓋全國所有省份,承保農作物品種達到211個,基本覆蓋農、林、牧、漁各個領域。
目前,我國農業保險業務規模已僅次于美國,居全球第二,亞洲第一。其中,養殖業保險和森林保險業務規模居全球第一。農業保險在提高農業抗災減災能力、促進農民增收、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等方面正發揮著重要作用。
與農業生產越走越近
袁方力是河南省新蔡縣的一位種糧大戶,前幾年經營得順風順水,但沒想到去年小麥因赤霉病賠掉了6萬多元。有了這次教訓,袁方力學聰明了。他找到保險公司給自己160多畝玉米投保。碰巧的是,玉米抽穗時來了場大風暴,80多畝玉米面臨絕收,但這次有保險理賠墊底,袁方力得到了4.9萬元的賠款。
“交保險金,刮風了、天災了,保險公司的人馬上過來了,哪一年都是這樣。”河南省周口扶溝縣村民衡建中說的這番話很有代表性。如今,在全國農村,農戶為自家種養生計買保險早就司空見慣,“整保村”在農村可謂尋常事。
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農業保險提供的風險保障金額達到2.16萬億元,比10年前增長了近20倍,我國引導農民用“保險”規避農業風險正取得顯著成效。
這10年中,最為出彩的要算2016年。“2016年是農業保險經營隊伍空前壯大的一年,有31家財產保險公司和其他保險經營組織活躍在農村,為農戶提供豐富多彩的農業保險產品和風險保障。”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庹國柱說。
據了解,這一年也是2007年以來10年中農業保險賠付率最高的一年,達到80%以上;這一年,參加農業保險的農戶空前踴躍,以單項保險計算,有1.9億戶次,農業保險的保險費收入達到創紀錄的417.12億元,為農業提供的風險保障高達2.16萬億元。
“短短10年,農業保險業務就有數十倍增長,農戶獲得的風險保障大幅提高,這與2012年國務院頒布的《農業保險條例》提出‘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愿和協同推進’的原則——政府支持下所謂‘PPP’(政府、市場結合)制度模式分不開的。10年實踐表明,這種模式的選擇和實施基本是成功的。從2014年到2016年3年中,農業保險的保險金額平均占農業生產總產值的20%,賠款267億元,占到農業生產直接經濟損失的9.67%,是各級政府救災資金的7倍。”庹國柱說。
多方發力共同推進
除了《農業保險條例》的出臺,我國農業保險快速發展,還與中央政策和財政補貼政策直接相關。
“從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加快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選擇部分產品和部分地區率先試點,有條件的地方可對參加種養業保險的農戶給予一定的保費補貼’開始,到今年中央一號文件13處提及與農業生產和農村建設相關的保險,包括首次出現在一號文件中的食品安全責任險、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互聯網保險、貸款保證保險等險種,國家對農業保險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續上升。”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保險學系主任王緒瑾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