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央一號文件相聯的,還有從2007年中央財政全面啟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以來,財政補貼的連年增加。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央財政保費補貼的比例從35%逐步提高到45%,10年來補貼品種已由最初的種植業5個,擴大至種、養、林3大類15個,基本覆蓋了關系國計民生和糧食、生態安全的主要大宗農產品;補貼區域已由6省區穩步擴大至全國。2016年,中央財政撥付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158.30億元,同比增長7.47%,是2007年的7倍多。
“農業保險放大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財政部將考慮支持保險補貼向規模經營農戶傾斜,推動農業保險向縱深發展。”財政部金融司副司長胡學好最近表示。
有了政策和資金,保監會在推動農業保險方面自然也放開了手腳。近年來,保監會不僅在農業保險制度建設和行業監管上下功夫,而且特別注重與多部委合作,以借力的方式不斷推動農業保險上臺階。
前不久,在中國農業保險保障水平研討會上,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還透露,保監會、財政部、農業部以“擴責任、提保額、降費率、簡理賠”為核心開展的農業保險產品改革,目前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農作物保險保障水平已基本覆蓋直接物化成本,農戶的認同感和滿意度不斷提高。
用創新填補空白
近日,四川省邛崍市大同鄉陶壩村的54戶村民收到了31.75萬元的保險賠款,這是全國首單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履約保證保險的賠款,其涉及流轉土地635畝。這無疑是農業保險領域的一項創新。事實上,有關農業保險創新的問題已經成為行業的熱門話題。比如,成都還率先探索開展農產品氣象指數保險——柑橘凍害氣象指數保險,目前已累計實現保費30.3億元,為農業生產提供1773億元風險保障;又如,中國人保財險大連市分公司聯合大連商品交易所和新湖期貨有限公司研發實施的“保險+期貨”,率先破題服務國家農業現代化的創新模式;其他如“互聯網+農業保險”“農業保險+險資直投”等創新也正在各地實施和推進。
不過,比起目前創新的速率,農業保險領域似乎還有更多空白。在近日舉行的中國農業保險保障水平研討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葉興慶部長提出,希望農業保險能夠部分替代市場價格支持政策,提供農業融資增信作用;國家農業信貸擔保公司張洪武董事長提出,農業擔保與農業保險能夠相互促進和互補,要強化國家農擔體系與農業保險的合作,共同推動農業新型經濟主體發展壯大。
會上發布的《中國農業保險保障水平研究報告》更是提出了提高我國農業保險保障水平的新思路,包括要將農業保險保障水平提升同現代農業發展以及農業結構性調整等黨和國家宏觀戰略統籌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農業保險地位和影響;正視農業保險保障的結構性和制度性問題,推動《農業保險條例》向《農業保險法》升級,為提高農業保險保障水平提供堅強的法律制度保障;全面拓展農業保險功能,將農業保險和農業產業發展更加深入和更為全面地融合,以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風險保障需求為導向,擴大農業保險保障需求,提高農業保險保障能力等。
?
?
相關鏈接:
保險業務員集資6000萬瘋狂買彩 花2000萬中百萬?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