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重慶市規劃局、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重慶恐龍化石地圖》。 受訪者供圖 攝
重慶市規劃局、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5日聯合發布《重慶恐龍化石地圖》,將重慶地區的恐龍化石遺跡進行了系統梳理,以期讓各地群眾更直觀地感受重慶這一“建在恐龍脊背上的城市”。
“《重慶恐龍化石地圖》是地理信息中心‘每周一圖’團隊推出的第186期地圖,也是2017年的第24期。”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地理文化團隊負責人張海鵬介紹,近日,重慶云陽發現世界級恐龍化石遺址的消息,讓山城再次成為科學家和恐龍迷關注的焦點。“其實在億萬年前,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并非是現在山河相間的模樣,那時的重慶遍布沼澤和湖泊,氣候炎熱潮濕,是眾多恐龍生活聚居的地方。在重慶各地發現的眾多恐龍化石和生活遺跡就是這一生活場景最真實的寫照,重慶也因此被譽為‘建在恐龍脊背上的城市’。”
張海鵬透露,此次重慶發布《重慶恐龍化石地圖》,希望帶領市民一起細數分布在山城的恐龍化石發現地,探尋遠古生物的奧秘。地圖共羅列有重慶24個區縣的主要恐龍化石遺址63處。
地圖還對比較有代表性的恐龍化石遺址進行了總結梳理,讓讀者可一目了然。如“重慶合川太和鎮古樓山恐龍化石遺址”,于1957年4月被石油勘探隊在合川古樓山進行地質勘探時發現。經過專業人員的挖掘與修復,被譽為迄今為止體型最大的“馬門溪龍”。這只恐龍化石保存完整,體形巨大,身體長22米,高3.5米,頭頸抬起來可達11米高,因其稀缺和特殊性,合川馬門溪龍曾入選《中國恐龍》特種郵票。
海拔550米的重慶黔江正陽街道三陽嶺是該區唯一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被人們譽為“龍隱之地”,目前已成為黔江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從1974年當地發現恐龍化石之后,還曾先后幾次發現過白堊紀晚期的恐龍化石。三陽嶺是一個恐龍化石群的集中分布地,恐龍化石種類多,有鴨嘴龍、巨龍、肉食類龍等,距今約7000萬年,為研究渝、鄂邊區地質成礦條件提供著古生物依據。
重慶北碚是該市發現恐龍化石較多的地方之一,《重慶恐龍化石地圖》中羅列有8處主要遺址。資料記載,1939年在北碚金剛碑發現的鳥腳類恐龍骨骼化石是重慶市域范圍內發現的最大的恐龍化石,隨后在北碚澄江鎮、天生橋、西南大學等地也發現有十多處恐龍化石。北碚的恐龍化石遺址不僅分布廣泛,而且遺址中恐龍化石種類豐富、年代齊全,包含有中生代時期蜥腳類、獸腳類、鳥腳類、劍龍四個大類,被業界專家和學者譽為“恐龍之鄉”,是研究恐龍及地球演變的重要地區。
?
?
相關鏈接:
“放管服”激發群眾體育活力——資源枯竭型城市重慶萬盛的全民健身轉型路
厲害了! 重慶版《CSI》指紋專家一年破案上千件
重慶鋼鐵資不抵債被判重整 今年一季度虧損5.94億
大樂透17076期:重慶獨攬3200萬
重慶一“勵志”小偷落網 手寫作案筆記雷翻眾人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