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調樓鎮扶持11戶貧困戶抱團發展養鴿產業
養鴿傳幫帶放飛致富夢
“最近有100多只小鴿仔出生,我們打算留下來育種,并擴大養殖規模。”一陣海風吹過林間,臨高縣調樓鎮黃龍上村的養鴿場里,張不堅帶著四五個村民正在給4800多只鴿子喂水喂食。第一批購進的400對種鴿,經過2個多月的喂養,陸續進入豐產期,讓和張不堅一樣的11戶貧困戶們看到了脫貧的希望。
黃龍上村臨海,村民以闖海打漁為業,但也有一些村民因為缺資金等原因,沒能借助趕海過上好生活。考慮到村里有養鴿子的傳統,今年4月,在調樓鎮政府的支持下,黃龍上村成立了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引導村里的7戶貧困戶、8戶鞏固提升戶及周邊青龍村和黃龍下村的4戶貧困戶以產業扶貧資金入股,抱團發展養鴿產業。
為了省下扶貧資金買鴿子,貧困戶們買來價格實惠的二手建材,自己動手蓋鴿舍,省下了10多萬元本錢。在村中一片荒廢的雜草地里,800平方米的標準化鴿舍拔地而起。
養鴿場投入運營后,臨高縣供電局投入5萬多元,幫助合作社拉來了供電線路。臨高縣畜牧獸醫局的工作人員定期供給消毒藥品,跟蹤進行技術指導,提供“保姆式”服務。
“政府扶了我們一把,我們要更加努力。”合作社成立后,曾有養鴿子經驗的張不堅把床鋪搬到了鴿舍里,除了一日三餐,日夜守候照料一籠籠的鴿子。因為勤勞肯干,張不堅被社員們推舉擔任合作社第一任理事長。脫貧致富有了“領頭雁”,貧困戶們越干越有勁。
據張不堅介紹,按照目前鴿子市場售價18元到21元一斤估算,養殖5000只鴿子,一年收入可達18萬元。
“養鴿子效益好、見效快,目前我們正在動員貧困戶申請貼息貸款,通過融資盡快把黃龍上村的養鴿產業做出規模,將來計劃養殖1萬只。”調樓鎮鎮長符傳江表示,通過集約化、組織化生產模式,該鎮計劃把養鴿打造成富民產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
相關鏈接:
臨高以“雙創”為抓手推動精神文明建設
海南周刊|臨高語族群文化: 臨江活水淌詩意
臨高發放教育補助近1300萬元 萬余名寒門學子獲資助
臨高語親屬稱謂一大特點:重年齡不重血緣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