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我們的市場還遠遠沒有到消費的天花板,按我們的人口比例,一年5000多萬臺的銷售量是遠遠不夠的。”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白為民認為,與英國、俄羅斯等國家相比,中國的彩電銷量和人口數量還不匹配,中國彩電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彭健鋒介紹,今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2181萬臺,同比下降7.3%;預計全年零售量4792萬臺,同比下降5.8%。上半年雖然銷量下降,但彩電均價比去年同期上漲了12.4%,彩電零售額740億元,同比增長4.3%;預計全年零售額1596億,同比增長2.3%。
彭健鋒表示,雖然今年上半年彩電行業銷量出現下滑,但是銷額卻依然保持增長,質量好、服務好、設計好、體驗好、更健康、大屏、智能的產品受到市場歡迎。在“一帶一路”的品牌全球化機遇、“汰舊換優”的消費升級機遇、回歸客廳”的生活方式轉變機遇、“信息消費”的新商業模式機遇的帶動下,我國彩電行業的潛力有望得到進一步的挖掘。
彩電業大變量時代來臨
據了解,受“家電下鄉”以及以舊換新政策拉動,中國彩電市場容量輕松從3000萬臺上升到4000萬臺。在之后的的三到四年里,中國彩電市場在4500萬臺左右的水平上窄幅震蕩,到2016年一舉突破了5000萬臺。
在2017年AWE(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同期的電視產業峰會上,奧維云網(AVC)副總裁董敏曾預測,中國彩電市場容量從5000萬到6000萬臺可能僅僅需要四年的時間。
在彭健鋒看來,在“汰舊換優”活動的推動下,彩電的使用年限從目前的12年縮短至7年,國內彩電市場規模將從目前的5000萬臺水平,擴大至7500萬臺以上。
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統計,目前國內超期服役電視中的CRT電視接近2.5億臺。國內保有的5.5億臺彩電中,還有3.8億臺無法接入互聯網; 即使能接入互聯網的1.7億臺電視中,也有相當部分的產品存在操控體驗不理想、內容節目貧乏等問題。
“現在很多用戶還在用十幾年前的舊電視,已經多少年了CRT電視還在服役,我最近也聽到好幾次報道,英國那個大樓起火好像跟電器發生火災有關。”白為民表示,自己前幾天還看報道說,有一位名人因為房間里空調老化釋放毒氣被熏死了,電器都有使用壽命,到時間就該換了。
彭健鋒表示,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正聯合國內外主流彩電品牌推進彩電“汰舊換優”活動,廠商在回收處理超期服役電視的同時,向消費者推薦設計更佳、屏幕更大、畫質更好、網絡化智能化的優質產品。這在解決電器超期服役問題的同時,也有利于化解我國彩電行業的結構性過剩問題。
從“增量不增收”到“增收不增量”
“今年的半年報和去年有一點差別,去年是增量不增收,今年反過來是增收不增量。”奧維云網(AVC)黑電事業部總經理翁振華表示,雖然銷售額提升了但是銷量下降了,彩電整機廠商的日子依然十分艱難。
奧維云網公布的數據顯示,面板價格漲幅平均在40%左右,而消費者拿到的彩電整機成交價格漲幅在12%到13%。也就是說,整機廠商的漲價幅度并沒有面板廠漲價漲得那么多,這將直接影響到電視整機廠商的利潤。
據了解,由于面板價格漲幅高于整機,彩電企業利潤普遍下滑,行業凈利潤估算不足1%,低于去年同期約1.5%的水平。舉例來說,今年6月,銷量最大的55英寸電視,UHD面板的均價同比增長了19%,而整機的均價下降了1.0%;銷量第二的32英寸電視,HD面板的均價同比增長26%,而整機的均價僅增長13%。彩電行業利潤微薄,較難消化面板上漲成本,企業經營壓力加大。同時,低質低價競爭的方式,也非常不利于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彩電行業應該堅持價值競爭、摒棄同質化價格戰的競爭方式。
樂視網CEO梁軍認為,傳統電視行業依靠硬件銷量增長盈利的商業模式逐漸乏力,如果僅僅做終端硬件的生意,前景確實不容樂觀。要想真正解決長期的盈利問題,應該從大屏互聯網里挖掘真正的價值。
彭健鋒表示,對于影音娛樂來說,大屏電視具有天然的優勢。經過近10年的培養,人們慢慢開始接受為內容付費的方式。互聯網電視的付費訂閱將在未來3~5年內實現盈利。為迎接信息消費的藍海,廠商應加緊布局“硬件+內容”的商業模式。(薛奎)
?
?
?
相關鏈接:
東芝半導體風波折射彩電業競爭重心轉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