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法蘭克福8月24日電 通訊:聽德國友人講中國故事
魏含聿
“我最近每年去中國3到5次,至今已經去過約50次了……”德國曼海姆市前第一副市長諾貝特·埃格23日說,自1972年中德建交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實現了飛速發展,令他印象深刻。
當天,中國駐法蘭克福總領館舉辦第三期“對話總領事”活動,以“中德、友誼、使者”為主題,邀請領區內眾多德國友人分享中國故事。
中國駐法蘭克福總領事王順卿介紹說,10年來,埃格始終致力于增進中德兩國友好關系及民間交流活動,不僅推動曼海姆與青島和鎮江的友好交往,促成兩國青少年學生交流學習項目,還于2008年和2012年分別舉辦了以“絲綢之路”和“中國現代建筑藝術”為主題的大型展覽,甚至將中國風的園林帶到曼海姆。
埃格告訴記者,1987年第一次去鎮江時,他就被極具特色的中國園林吸引。“一個小小的園林,竟然蘊藏如此豐富的藝術特色和文化內涵。”從那時起,他便萌生將中國江南園林藝術帶到德國的念頭。
他介紹,曼海姆中國園林的建造費用全部來自私人捐贈,整個園林項目從規劃設計到資金籌備共用了一年多時間,隨后耗時10個月建造完成。所用建材從鎮江港出發,漂洋過海來到曼海姆。
不僅如此,埃格還將許多德國人帶到中國,讓他們親身體驗古老的東方文明和中國的現代化發展。
活動現場播放了一段埃格攜曼海姆吹奏樂團去中國交流的視頻。視頻中,一名德國女孩說:“之前我對中國完全沒有概念,到上海之后,看到這里的摩天大樓,我簡直驚呆了。”
2017年是中德建交45周年。中國駐法蘭克福總領館從年初開始舉辦“對話總領事”系列活動,希望通過分享中德友好使者的中國故事,進一步推進兩國民間交流,促進中德關系進一步發展。
“1985年我去了中國西藏,那里的風景讓我深深著迷,我很想搬到那里生活,”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德中友協主席莫妮卡·克魯芬介紹了上世紀80年代自己去中國的經歷。
“那時很多讀者希望通過我的書來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克魯芬說,那時人們了解這個遙遠的東方國家的方式十分有限,自己的書籍非常暢銷。
此后,克魯芬還致力于加強兩國青少年交流的項目。她探訪中國農村家庭,幫助家境困難但有志赴德深造的孩子實現夢想。
她說,那時大部分中國人不會講英語。“但現在情況變了,在中國大城市中,很多人都會講英語,而且現在越來越多德國人會講中文了。”
“我的機票記錄顯示,我已經去中國289次了,”77歲的作家卡爾-海因茨·加斯的話令現場來賓頗為吃驚。
加斯在中國生活多年,他學習中文,曾持中國駕照從青島一路自駕去杭州,而這一切完全是出于對中國的熱愛。
當天活動中,與他們一樣結緣中國并致力于推動中德友好的德國友人還有很多……
?
?
?
相關鏈接:
中國故事為何迷人 聽聽國外出版社怎么說
——第二十四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
中國好故事也需科幻文學“傳聲”
中國好故事也需科幻文學“傳聲”
中國首例本土人體冷凍故事:液氮罐里的陰陽穿越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