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8月25日電 題:八位哈佛博士后“海歸”的“強磁”效應
中新社記者 吳蘭
“我們只是千千萬萬歸國留學人員中普通的8個人,在美國待了十幾年后,決定集體回國。”
張欣,由中科院“百人計劃”于2012年7月從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引進,加入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成為該中心“哈佛八劍客”的一員。
“強磁場中心為我們提供了可以一起共同做事情的平臺。”張欣說,“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認真踏實做好科研?!?/p>
在安徽合肥科學島上,有兩個重大科學裝置,一個是眾人熟知的“人造太陽”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另一個是在國際業界有名的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
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于2008年5月獲批開工,其建設目標為建立40T級穩態混合磁體實驗裝置和系列不同用途的高功率水冷磁體、超導磁體實驗裝置,使中國的強磁場水平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主任孫玉平說,這是一個多學科的極端研究平臺,“有平臺,要有人來唱戲”。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王俊峰成為回國加入該中心的海歸“探路者”。
王俊峰清楚記得2009年從波士頓到上海再到合肥已是夜里12點。
王俊峰說,2007年時就開始思考回國,當時看到國家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增多和對未來尤其是科技發展的大勢認同,獲悉中國在安徽合肥的科學島建設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當時看到這個宏大的計劃非常興奮”。
他坦陳,當時美國的科研條件更具優勢。在很多人看來他此次回國有些“倉促”,但有更多的朋友讓他先“探探路”。
后來,在王俊峰的“好人緣”與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牛平臺”的強磁場吸引下,劉青松、劉靜、張納、張欣、王文超、林文楚、任濤等7位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后先后來到科學島,組成從分子、細胞、動物細胞和藥物研發上下相關的研究鏈。
越出國越愛國,越比較越自信,這是他們回國后的切身感悟。
“我們用5年時間,最近建成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于癌癥激酶靶點的高通量細胞篩選庫?!眲⑶嗨烧f,這一成果引起了國外科學團隊的“警覺”。
“在做科研的同齡人中我不是最優秀的,但趕上好時候的我,以創業的心態回來了。”他說,人才是有聚集效應的,現在回國的人越來越多,這是趨勢。在其所在的近70人藥學團隊中,有海外學習背景的有25人。
王俊峰說,回國之前,以不同身份在“漂”。來合肥科學島8年得到的最大肯定是身份的定位——“我是強磁場人”,這是很驕傲的。而且,這種驕傲自信是共同努力的結果。(完)
?
?
相關鏈接:
哈佛大學種族配額歧視華裔? 司法部已介入調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